聂辉华:劝酒文化,绝不仅是职场霸凌
按:这是我去年写的一篇评论文章。所有的劝酒、逼酒文化,都是一种庸俗、腐朽的文化,这样的文化与现代文明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酒桌文化折射了一种强权文化和性别歧视,模糊了公私界限,但本质上是契约精神的缺失。" 前几天,一位大学毕业刚入职的银行员工在酒店参加公司聚餐时,因为不愿喝酒,居然被领导辱骂、打耳光;不止如此,甚至还被其他同事责骂。许多人为新员工打抱不平,谴责这种职场霸凌现象。 ...
按:这是我去年写的一篇评论文章。所有的劝酒、逼酒文化,都是一种庸俗、腐朽的文化,这样的文化与现代文明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酒桌文化折射了一种强权文化和性别歧视,模糊了公私界限,但本质上是契约精神的缺失。" 前几天,一位大学毕业刚入职的银行员工在酒店参加公司聚餐时,因为不愿喝酒,居然被领导辱骂、打耳光;不止如此,甚至还被其他同事责骂。许多人为新员工打抱不平,谴责这种职场霸凌现象。 ...
“对于真正的智者来说,透明是最强大的力量,而真诚是唯一的道路,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 大家好,我是聂辉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为什么双方都挣钱的生意却做不成?》。我希望能通过这个演讲,向大家展示信息的力量。
思想晚餐
已完成:10% //////////
价格谈不拢的实质,是信息不对称 先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它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波士顿为什么没有中美...
【按】今年是高鸿业教授诞辰100周年。人民大学组织了一些纪念活动。我看到一些纪念文章,想起自己在十四年前也写过一篇纪念小文。据说那篇文章还引起了一些非议。彼时,我刚博士毕业,正是青衫少年不畏虎,琴心剑胆敢出头。但这正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哪里像现在这般犬儒?因此,我将旧文贴出,以飨共鸣者。——聂辉华 2021年7月22日于北京 作者:聂辉华 时间:2007-5-20 来源:白鲨在线_聂辉华官方网站(www.niehuihua.co...
6月19日下午,聂辉华应邀参加了由B站和中科院主办的一档大型科普直播节目。在当天下午的演讲者中,有政法大学罗翔教授、人大文学院蔡丹君副教授,之后是人大聂辉华教授。聂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为什么双方都挣钱的生意却做不成?——信息的力量》。昨日,直播节目经过剪辑后上线。 聂教授讲了几个小故事。故事1:2009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去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先从北京飞到洛杉矶,然后从洛杉矶飞到波士顿。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
编者荐语: 我指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几乎都是90后,我觉得他们确实比我当年活得更累。感谢GQ情感研究所对我的专访和转载许可。——聂辉华 何为良好生活?哲学家陈嘉映在他的同名书中抛出了这个朴实又值得深思的命题。 作为一名没有受过哲学训练的95后编辑,我的回答不能说代表了所有人,但也有一定的普适性——有工作、有社交、有一笔 f**k you money。总结起来,就是有底(金)气(钱)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
今年6月7日,上海市邯郸路上的某所著名大学发生了一起悲剧。一个大学教师因为考核不过,动刀杀人,因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这种“非升即走”的大学终身教职制度(tenur track)的广泛讨论和激烈争议。世界著名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两次发文抨击大学的终身教职制度。张五常把终身教职制度戏称为“数手指的法门”,就是根据文章的数量和发表文章的期刊等级来确定一个人能否升职,认为这算不了真正的学问。其实,美国大学的教授也对此颇...
【按】2004年7月7日,杨小凯先生不幸逝世,时年56岁。杨小凯先生是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华人学者之一,更重要的是,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追寻真理,这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知识分子精神在当下尤其宝贵。为此,再次转发聂辉华写于2003年的文章《杨小凯:华人经济学界的“骄杨”》一文,是为纪念。——聂辉华 2018年7月8日(故标题为14周年,今日重发) 年轻时意气风发,结果不幸入狱十年;出狱后自学成才,考...
兰州大学为什么又被和“委屈”捆绑在一起了? 作为一名高校观察爱好者,小新同学发现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这名地处西北内陆的老牌985大学总会出现在新媒体世界的某处角落,每次都能引起类似的轩然大波或仰天长叹。 比如,当有人在高三党、考研党们择校之际,大喊“城市第一!城市第一!”的口号时,兰大通常不会缺席—— 它屡屡被当作一个典型的“地域条件不占优”的“反面案例”,让年轻人们"引以为戒"。 ...
【按】这两天,楼兰君都啥也没干,都在帮亲戚朋友的孩子选大学报考志愿。高考分数到达普通本科(一本二本)的高中生,要选平行的十所大学,每所大学要选六个专业。我虽然在大学待了24年(从1997年上大学开始),也没法分清楚很多大学之间的区别,更何况还有很多改名的新大学,因此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查找大学以及专业方面的信息。我一个人大同事去西南边陲招生,费劲口舌之力,最后被几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临阵放了鸽子,不免满腹...
电视剧《最好的我们》 你好啊,如果问你有没突然觉得读书真有用的瞬间,你会想到哪些时刻? 今天这话题上了热搜。理想君翻看了各种故事。虽然还时不时听到“读书无用论”,理想君认为“幸好读书”。 又是一年毕业季,无论是毕业多年的“社会人”还是正备战高考的学子们,一定都听过老师或家长的那句话:“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上大学以后你会发现,虽然没有做不完的“...
荐语: 这个问题关乎平台的生死存亡,又是一个企业理论的难题。我的观点是,如果平台对员工拥有很强的控制权,两者就是雇佣关系。欢迎大家讨论。
编者按: 美国超5万人请愿别让贝索斯回地球,这一消息登上了今天的热搜榜。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20日报道,亚马逊创始人、超级富豪杰夫·贝索斯此前高调宣布,他将于下月20日乘坐“新谢泼德”飞船前往太空旅行。在他宣布消息后3天,网上就出现“别让贝索斯重返地...
大学生上大学只为赚钱,正常吗?哈佛博士后去杭州街道办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大规模整治课外辅导班,有依据吗?允许公立学校教师自由流动,你同意吗?人口下行时代,对蓝领工人的社会评价会提高吗?金融热降温,计算机升温,未来选什么专业最安全?
6月16日,百度《知识的力量》上线了。在节目中,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胡冰川、北大社会学系副教授张春泥就当前教育热点进行了激烈的探讨。在节...
来源:图虫创意 如何让经济学再次伟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班纳吉和迪弗洛夫妇在《好的经济学》(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中将之寄希望于学院派经济学家们可以找到一条通往公众的道路,“就这个时代最紧迫和最具分歧性的话题重新开启对话”。 “996”、“摸鱼”、“考研内卷”、“新婚姻模式”,这些关乎“爱与倦”的话题,无疑是在这个时代中国的大众中最受关注、最紧迫又争论最多的话题。任职于人大的经济学...
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不完全契约理论。在这个经济学分支中,有两个人是最重要的:一个是Oliver Williamson(奥利弗·威廉姆森),另一个是Oliver Hart(奥利弗·哈特),总之就是两个Oliver。我在读博士时,曾通过电子邮件向两个Oliver请教问题。2008年,我开始准备出国留学。考虑到第一个Oliver年事已高,我就联系了第二个Oliver。非常幸运的是,2009-2010学年我在哈佛大学跟随第二个Oliver从事博士后研究。 当时,我的人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