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11月16日是前著名教培机构新东方成立32周年的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从遥远的南极发了一封内部公开信,对员工表示祝贺和慰问。不知道这封信是否给了员工安慰,但外面的人几乎人人声讨。“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怎么看这个事情?聂老师研究企业理论、政企关系,也关心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俞敏洪该不该挨“骂”?
从网友的角度讲,挨骂是必然的。
第一,有炫富嫌疑。普通人工作都难保,你还去南极度假。5次提到“南极”,结尾还没忘写上“俞敏洪于南极2025年11月16日”。有人说不贵,也就10万元。实际上,DS告诉我,价格是8.6-23万元。俞敏洪肯定不会选10万元以下的套餐,那对不起他的身份。
第二,缺乏共情。16号其实是周日,但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时,应该正在上班或加班。“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第三年,经济下行,还在煲心灵鸡汤。全文空洞无物。先看开头。“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冰川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力量与坚守的意义。”评价:空洞无物。第二段:“你们用智慧点亮了无数学子的前程,用温暖守护了新东方的精神家园。在此,我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与感谢!”评价:还是空洞。过去经济上行,打鸡血是有用的,毕竟至少部分能兑现。尽管兑现的原因未必是老板大方,而是市场奖励和时代红利。但现在经济下行,你再搞“望梅止渴”,万一前面没有梅子怎么办?军队可能要哗变了,所以曹操其实也是赌一把。精神胜利法一定要看场景,不能乱用啊。要我说,还不如多放一天假,或者多发一个月的绩效奖励,哪怕借这个机会搞一次“优秀员工”的精神嘉奖,都比这个实在。对不对?
三、富人不消费,后果会怎样?
如果富人都不敢消费了,经济会好吗?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这一定是贫富双输。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提到了对奢侈品征税的故事。1990 年,美国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等高档消费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由于只有富人能买得起这类奢华商品,因此,对奢侈品征税被认为是向富人征税的一种合理方式。但在这种税付诸实践之后,人们很快发现奢侈品税的实际负担更多地落在了中产阶级而不是富人的身上,这使得美国国会不得不在短短三年之后就废除了大部分奢侈品税。谁最受伤?是普通人,因为工人需要工作,但富人有很高的需求价格弹性。
四、怎么解决这个两难冲突?
企业家炫富,激化劳资矛盾;企业家不消费,经济难发展。怎么破解这个两难问题?解决之道:“让富人敢花钱,让穷人能接受”。
(1)鼓励富人消费,多收税。主要是所得税、房产税和遗产税。国家统计局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4亿人口中,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数仅为960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不足7%。在城镇就业人员中,工资薪金所得实际需要缴纳个税的比例约为28.7%,这意味着超过70%的城镇就业人员月入不足5000元或通过各项专项扣除后无需缴税。中国目前没有全国性的房产税,但已在上海和重庆进行了多年的试点。全国性的房地产税立法工作仍在推进中,但何时全面开征尚无明确时间表。根据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的官方消息,我国目前并未开征遗产税。在法定继承的情况下,继承房产本身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契税和增值税。如果将继承来的房子转手出售,就需要按照房屋买卖的差价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2)激励相容,共同富裕。如果是老板带着员工一起去度假。那结果会怎样?
(3)减少伪善的ESG,好事从身边做起。母亲节来了,朋友圈一片远程问候,还不如亲自打个电话,或者肉身回家一趟,给老妈做顿饭,买点礼物。
(4)减少劳资对立,今天的打工人,明天可能就是企业主。今天的企业主,明天也可能是打工人。越是经济困难,越需要ESG精神,越是需要一起做大蛋糕。比如,日本当年经济下行时,老板让利润,员工降工资,但不随便裁员,共渡难关,这才是ESG。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做大蛋糕还有空间,劳资之间总体上仍然是正和博弈,不是零和博弈。
思考题:假如今天在南极发公开信的是胖东来的老板于东来,情况会怎样?请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推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