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背景

五一临近,很多人都可以出去放松一下,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必须坚守岗位,而且必须保持高度紧张。这些单位既不是应急单位,也不是核心单位,为啥呢?因为怕领导查岗。例如,央媒《半月谈》曝光了一件事:“某地小学一名教师在节假日值班期间,未能在10秒内接起教育局检查人员打来的电话,被点名批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节假日,学生都放假了,能有什么要紧事必须值班,而且要求10秒内接电话?

很多人都批评这是形式主义,值班的形式就是为了应付检查。这种形式主义的值班通常发生在体制内,在体制内工作的人都可能碰到。假如你也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企等体制内工作,你就需要深入思考一下:这种形式主义的根源是什么?怎么有效治理呢?批判一件事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想清楚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提出制度化的解决方案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这正是我们研究体制、在体制内健康成长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二、形式主义的根源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种形式主义通常发生在体制内呢?因为体制内单位有一些不同于体制外单位的特性。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官僚机构时总结了两个特征: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等级制。信息不对称是指一项工作的投入很难观察,通常这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moral hazard),但是不必太担心,因为产出通常是可度量的。理论上,通过将报酬与产出挂钩,可以减少这类道德风险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激励相容。比如,饭店服务员的奖金和销售额挂钩。然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一些国企的很多业务,产出无法度量,或者说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这与企业不同。比如,你在一个县农业局工作,负责乡村振兴业务,怎么度量?用多少人脱贫、多少种粮大户度量吗?当投入和产出都很难度量时,只好放弃客观绩效评估,采取主观绩效评估了,就是领导说了算。有一句话: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这就必然导致应付领导检查的形式主义。

体制内的第二个特征是等级制。在等级制下,资源自上而下分配,责任自上而下转移。企业也有一定的科层,但等级制远不如体制内那么明显。而且,90后、00后在企业干得不爽,可以随时炒老板鱿鱼。但是在体制内,真的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而且严格来讲你都没有“老板”。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行政编(公务员)、事业编的工作人员,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因为他们跟用人单位之间不是雇佣关系。不是国家雇佣你,而是你“为人民服务”。那么如何理解体制的运作呢?我在和《中县干部》作者冯军旗老师对话的新节目《基层干部的生态图景》里,我一再强调了一个理解中国体制运行的公式:不完全契约+政治承包制=无限责任=无限权力。今天这里不展开了,简单说明一下。不完全契约:什么都要管,没法限定政府的职责范围;承包制:目标分解,“层层甩锅”。等级制不是完全的纵向结构,还有横向结构。同一等级的横向单位之间还存在竞争,因此都需要争取领导的注意力。那怎么办?肯定是层层加码。

形式主义+层层加码=顶格管理。卷到极致。你不加班,我加班;你加班半个小时,我加班1个小时……总之,顶格管理就是体制内向上级表明自己努力工作、政绩突出的手段,这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号发射。只不过,在等级制下,这种信号发射更“变态”了。但是,这一套未必是当代中国的特色。古代中国同样如此,古代官场有各种繁文缛节,讲究各种排场,都是形式主义,只不过它披上了“礼”这种外衣。在现代社会,所有主张“大政府”的国家,也都有类似特征。比如,各种名目繁多的“政治正确主义”。而且,这也不是体制内的“专利”,有些民企老板,跟土皇帝差不多,形式主义和顶格管理一样是顽症。结论是,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又是等级制机构,或多或少存在层层加码的形式主义。

三、体制内应该带头减少无效内卷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回归常识,尊重人性。长期来看,要接受一个“有限责任”的政府,这是理念的转变;中期来看,要想办法引入百姓的评价,不能光是对领导负责。比如,在营商环境评价中,即便是主观绩效评估,也应该考虑引入老百姓对营商环境的评价,这才是对“客户”负责。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那人民才是最终的权力来源。

短期来看,要分类分级安排体制内的节假日值班事项,多一份人情味,少一点无效内卷。最近多个部门呼吁减少无效内卷,这是对的。但减少内卷不能只是经济部门的事情,体制内尤其要带头,从减少无效加班、无效值班开始,树立时代新风。因为从博弈论的角度讲,内卷是一种囚徒困境,必须有人居中协调,才能破解这个困局。政府部门严格限制加班就是一种协调措施。至于少数民企的在加班以及其它方面的形式主义,我不是太担心,反正激烈的市场竞争会淘汰那些偏离了利润最大化的企业。

在体制内,如果形式主义任其蔓延,会扭曲干部心态。我和冯老师在最新节目《基层干部的生态图景》里,专门谈到了体制内干部“从邀功到避责”的干部心态转变,这会破坏干部的激励。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官员的激励+企业的活力。因此,这个问题关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川普发动关税大战的今天,做好自己的事情尤其重要,这包括搞对官员的激励。

中国已经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了,即将迈入高收入国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中国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以人为本”,就是老百姓不再将赚钱当做目的,赚钱只是手段,快乐才是目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我们的标签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变成“智慧勇敢的中国人民”。大家觉得吼不吼?

以上是我在B站的视频的主要内容。观看视频版,请复制网址,或者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观点与作者所在单位无关)

话题:



0

推荐

聂辉华

聂辉华

632篇文章 3分钟前更新

江西省崇仁县人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 聂辉华官方网站:白鲨在线;E-mail:niehuihua@vip.163.com;微信公众号聂氏政经评论(ruc_nie)。 【媒体转载本人博客文章,必须获得本人授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