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京东大战美团,本质上是在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上,新进入者如何挑战市场巨头的竞争战略问题。京东祭起道德大棒的打法,在当下的中国市场上是剑走偏锋。但“以德服人”是险招,如果不能出奇制胜,必定伤及自身。
一、背景
这几天,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事件,就是京东和美团又打起来了。前几天,京东集团公开发表了《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你看这题目,带有“兄弟”二字,很明显是东哥的江湖风格。这封公开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谴责“个别平台”强制外卖骑手做出“二选一”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接纳所有被对手平台封杀的骑手,给与他们订单,确保他们收入;三是为京东骑手的对象优先安排工作;四是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全部免费。
面对京东的挑战,对手美团不甘示弱,在小号“小团有话说”上澄清了几点:一是“某平台”(说的当然是京东了)的公开信只有一句话是真的,就是自己的外卖订单延迟,而且主要怪自己时限太短、罚款太高,导致骑手不足;二是自己从未限制骑手在其它平台接单,所谓“二选一”是彻底的谣言;三是某平台要求商户出钱补贴消费者,而且单方面延长了给商户的货款账期,这些都导致商户减少了某平台的订单。
二、三种代表性观点
因为我之前连续发布过几期关于外卖骑手的视频,例如今年2月份的《零和博弈困境下,给骑手交社保的5大痛点》,点击数将近40万次,所以很多人问我:聂老师,你怎么看?我先归纳一下目前大家的观点,主要是三种:一是看热闹,尤其是作为消费者,我们巴不得平台企业打起来,这样多几个选择。二是坚决支持京东或者东哥,认为东哥有情有义,还有学者认为京东保护了骑手的利益,东哥终于看到了人的价值。三是反感京东的做法,认为京东“避谈法律,只谈道德”。更有文章指出,“东哥活成了司马南”,不过这篇微信公号文章目前被投诉侵犯名誉权,已经被删除了。
三、以德服人是险招
我的观点是:以德服人是险招,如果不能出奇制胜,必定伤及自身。
首先,京东大战美团,本质上是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战略问题。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一次普通的价格战或者公关大战,这样看格局就小了。从博弈的角度讲,这其实是在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上,新进入者如何挑战市场巨头的竞争战略问题。在中国外卖市场上,2024年美团占比为65%,饿了么占比为33%,其他平台合计占有率仅为2%。学过产业组织理论的同学应该知道,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就是接近垄断的市场结构,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然后请各位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你是京东,想进入这个市场分一杯羹,请问有什么有效的竞争战略?根据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观点,典型的竞争战略其实就是两种:要么有成本优势,就是成本比别人低,那么就可以打价格战;要么走差异化路线,通过高品质吸引高端客户或小众客户。没有别的打法。京东外卖刚起步,规模小,不可能有成本优势,因此打价格战是不现实的,而且价格战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恶招,会伤害整个市场。外卖本来就是图方便、价格低,本身就不具备走高端路线的空间。你听说过两个富人,比谁点的外卖贵吗?那么,价格战也不行,差异化也不行,那京东怎么办呢?别急,听我往下说。
其次,京东祭起道德大棒的打法,在当下的中国市场上是剑走偏锋。我猜测,京东应该想了很多办法,演练了无数次,最终发现还是诉诸道德是一种最优战略。从道德上批判对手,不管对手多么强大,往往都难以招架。因为竞争对手越强大,员工人数越多,就意味着社会责任越大,道德污点越多,大家期望也越高,最终必然道德压力越大。此时,新进入者从道德层面攻击,往往是以小博大、以少胜多,能够起到四两拨千金的放大效果。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商战中,对手喜欢从道德层面攻击对手。事实上,东哥不是第一次用这种“以德服人”的战略。大家还记得他之前说过“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吗?大家还记得他和员工喝酒的亲密照片吗?
【李连杰经典电影《方世玉》剧照】
不要以为道德批判是一种很low的打法,在当今社会,它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当今全球最大的社会问题是什么?是收入不公平、是贫富分化。这就是为什么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能够成为全球畅销书的根本原因。要知道,那本来是一本很厚很厚的学术著作,我敢说没几个人能够看完。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企业社会责任(CSR)、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并且成为企业的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背景。十多年前,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交流时,炮轰房地产开发商没有道德,说他们应该有“道德的血液”。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时,房价一路飞涨,房地产商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房价一去不复返,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倒闭了。而且,强调经济活动中要讲道德,其实也是经济学家的观点。大家都知道经济学的开山之作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但大家不太知道的是,亚当·斯密的第一部著作是《道德情操论》。在他第一本书里,斯密批判了贪婪和自私的行为,认为支配人类行为的动机除了自利,还有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等。从这个角度讲,在低价、差异化之外,以德服人确实是有效的第三种竞争战略。我要重申一下,“以德服人”一直都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战略,既不罕见,也不低俗。不要对道德战本身含有道德批判。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讲道德”?》,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再次,“以德服人”是一把双刃剑。我并不是非常赞成使用道德大棒攻击对手,它只是一种中性的竞争战略。我想说的是,道德是手段,但用户是上帝,是商业竞争的最终判卷人。道德只能提供短暂的情绪价值,但不能代替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我们作为消费者,不要光看谁更讲抽象的道德,而要看谁能将“讲道德”落到实处,体现在物质利益上。比如,几家平台中,哪家平台的服务最好?效率最高?价格最低?道德只是进入市场的手段,能否守住市场,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福利,还要看包括消费者、骑手、商户和平台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总福利。也不是说消费者便宜了就是好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思维。而且,道德大棒也可能是回旋镖。比如,有人就质疑东哥了,你既然强调要给骑手买社保,那么京东旗下的达达130万骑手的社保怎么不交?你开除员工时怎么忘记了他们是“兄弟”?此外,虽然东哥通过这次大战赢得了喝彩,但是我还要提醒大家:企业家是企业最大的IP,也是最大的PR风险。一个企业不要把公关形象的法宝都押在老板身上,万一老板形象受损呢?比如,某个造手机的明星企业家,因为造车的问题,最近形象就大打折扣了。更何况,对做PR的人来说,老板才是最大的风险点。不是吗?
最后,京东美团大战也给了我们一点宝贵的启发:你可以很强,象大强子一样强;但你依然可以示弱,象东哥一样跟员工称兄道弟。这一点,做人做事都可以学习,我完全持赞成态度。而且,在职场,特别是在官场,特别有用。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刚考进体制内的小公务员,大领导第一次见面就记住了你的名字,还亲切地拍拍你的肩膀,你是不是会特别感动?是不是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悲壮感?当然了,体制内的职场规则更加复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我和冯老师最新的节目《基层干部的生态图景》,帮助你在体制内更好地成长。以上是我在B站的视频《京东vs美团,刘强东的“七伤拳”》的主要内容。观看视频版,请复制网址,或者点击“阅读原文”。(本文观点与作者所在单位无关)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