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调查核查组发布了对“始祖鸟”品牌赞助的烟花秀调查处置情况通报。我相信大家都关心生态保护问题,这个事情确实不太妥当。但是我也要提醒大家一下,千万别走极端,千万别因为这个事件让基层干部更加不敢干事。作为一个长期研究基层治理的学者,我觉得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基层干部,首先是敢干事,其次是能干成事的干部。因此,今天我要谈一点可能跟大家不同的观点。
对官员来说,“动帽子”是仅次于刑事处分的处罚。但是,很多人未必了解官场规则。这里我给大家科普两点知识:一是“免职”严格来讲不是处分,可以换一个地方继续任职。“撤职”才是处分。区别是,处分有处分期,比如警告处分要等1年、严重警告要1年半、撤职类处分要2年,期间内绝对不可能提拔。二是“立案审查调查”究竟算什么处分呢?根据《监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公职人员在立案审查后可能面临的处分类型包括但不限于:(1)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此外,如果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构成犯罪,还可能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立案审查调查”不是平安无事,但既然已经对主要干部免职了,一般后续就不再处分了,除非有新的线索或舆情引发。

我想说的重点是,基层干部的激励很重要。
第一,基层干部现在积极性不高。没钱,升迁也不完全看政绩,问责太多。干部躺平,是今天最严重的国家治理问题之一。
第二,基层干部压力很大,创新很难。要发展,要搞钱,要弄项目,但经济下行,机会很少,竞争激烈,又有问责紧箍咒。怎么办?搞文旅是一个突破口,所以很多文旅局长出圈了。我写过文章,认为这是营商环境的良性竞争,应该鼓励,不要嘲讽。江孜这个事情,起码领导愿意做事,敢于“创新”,主观动机是好的。
我们看问题要从一般均衡的角度看问题,要看长远影响,要有系统思维。大家想想,始祖鸟这个事情的后果是什么?因为冒险创新,所以被严重问责,那以后谁还敢创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这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吗?肯定不是啊。因此,我要借此提醒大家:批评始祖鸟事件可以,但别寒了干事者的心!别寒了无数想干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的心啊。我为什么站出来说这个观点?因为如果作为研究基层干部的人,都不为基层干部说话,以后谁还敢为他们说话?
第三,基层干部要学会权衡“发展和安全”。现在不是过去,发展重要,但安全也很重要。安全包括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安全,舆情安全,当然也包括政治安全。这对干部来说是一个考验。很多地方,舆情是一票否决的,不只是维稳、环保、腐败。乡镇干部都要学会处置舆情。事前要评估舆情反应和后果,事后要学会和媒体打交道,和公众沟通。千万不能像过去那样,“一拖了之,一盖了之,一删了之”。
最后是一道思考题:如果上级授意你干一件不太合规的事情,你怎么回复上级?干还是不干?请根据我之前提供的不完全契约理论,来分析基层政府上下级之间的互动难题。这个问题也是职场难题。而且,说不定国考面试和笔试就会考这种题目呢。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