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与其被动应对个案困境,不如勇敢革新自我,并且推动行业新风的形成。如此,互联网大厂才能行稳致远,成为现代化中国的进步力量,并重新赢得民意的尊重
最近的互联网行业很可能迎来了“至暗时刻”。先是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然后是滴滴上市涉及数据安全问题,接着是在线教育企业被“团灭”,最近阿里又出现女员工被性侵事件。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2021年之前的十年是互联网企业“野蛮生长”的春天,那么此刻就是互联网企业的漫长寒冬。中国网民数量已经接近饱和,此谓“天时”已尽;中美之间的互联网技术鸿沟已经缩小,此谓“地利”已失;互联网巨头的资本收割惹得民意沸腾,此谓“人和”已去。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互联网企业,何去何从?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互联网技术开始引入中国以来,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底层数字技术的结合,催生了数字经济的崛起。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报告,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从2005年的2.6万亿元一直增长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4.2%一直增加到2020年的38.6%。互联网行业或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天时地利人和”。一是人口基数大,消费群体广,同时应用场景丰富;二是政府管制松,并且互联网企业与国企没有什么正面竞争;三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尤其是,以腾讯、阿里、华为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在线支付等先进技术领域,已经占据了世界第一梯队,俨然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先锋。
但是,互联网大厂不能在国运带来的功劳簿上“躺平”,从此享受垄断红利。当野蛮生长带来的暴利和乱象引起口诛笔伐时,对互联网行业的规范管理必然要跟上。这一点,欧洲的数字企业已经见证了历史,中国互联网大厂应该清醒地看到监管拐点已经来临。在这种大背景下,不管是互联网大佬们“退隐山林”,还是互联网大厂低调行事,抑或是涉事大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只是迷失在个案的应对和公关之中,无法规避一系列监管风暴。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必然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字化治理,这已经是“制度优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应该放长历史的视界,展示更大的格局。要走出当下的困境,互联网大厂应该勇敢地担当起时代的重要使命。这个使命就是,从单纯的追求技术先锋,转变为引领行业新风;从传统的劳资关系,转变为敬畏契约精神,重塑商业伦理。
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是从农耕文明进化到商业文明,从人情社会进化到契约社会。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明和契约社会。它们背后的支撑力量是契约精神。商业文明中的契约精神,至少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契约关系是平等自愿的。在商业交往和工作关系中,大家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第二,契约关系是一种非人格化的交易机制。规则重于人情,制度胜过关系。第三,契约关系是有边界的,理应权责对等、公私分明。单位不是领导自己的“地盘”,员工不是领导的“仆人”。
互联网行业是数字经济的领头羊,互联网大厂是中国经济的“名片”。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因此,互联网大厂应该带头推进商业文明,贯彻契约精神。比如,谈生意能不能少喝酒甚至不喝酒?喝酒能不能完全自愿?如何在工作规则中全面贯彻男女平等?能否借机构建一套完整的反职场性骚扰制度,并且在整个相关行业推广?进一步,能不能规范加班现象,防止无限“内卷”?能不能把下班时间和周末还给家庭?同行业之间,能否尊重对手,恪守底线?
凭心而论,今天的互联网大厂,在削弱等级制度、提高工作待遇、减少酒桌文化方面,总体上做得比传统行业要好。但是,与互联网大厂拥有的巨大光环和影响力相比,它们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与其被动应对个案困境,不如勇敢革新自我,并且推动行业新风的形成。如此,互联网大厂才能行稳致远,成为现代化中国的进步力量,并重新赢得民意的尊重。
本文发表于《董事会》杂志,2021年第Z2期。作者聂辉华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