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夜读资治通鉴46-能忍胯下之辱的韩信,为什么还要谋反?】
刘邦创立西汉王朝,大将韩信当居首功。翻看成语字典,韩信应该是贡献成语最多的人。跟他有关的成语包括:胯下之辱,一饭千金,推陈出新,国士无双,妇人之仁,背水一战,拔旗易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四面楚歌,功高震主、多多益善。韩信能忍胯下之辱,说明他很有城府;能攻城略地,说明他善于谋略。这样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怎么就谋反了呢?我觉得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韩信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这句话非常晦涩,翻译为白话文就是:抓住机会去谋取利益,是小人的志向;建立大功以报答恩德,是君子的胸怀。韩信以小人的志向为自己谋取了利益,却要求他人用君子的胸怀回报,不是太难了吗!让我说得更直白一点吧:韩信图小利,刘邦无大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前者功高震主,后者心狠手辣,韩信想不死都不行啊。
韩信并非天生反骨,让我把韩信的生平复盘一下。韩信年轻时漂泊无着,被人施舍饭食,感恩戴德。之后被纨绔子弟戏弄,强忍胯下之辱。后来跟随项羽打仗,担任“郎中”这种小官(侍卫),屡次向项羽献计,但没有被采纳,于是韩信又投奔刘邦。有一次被连累要问斩,前面十三个人都被砍头了,轮到他时他慷慨激昂,结果被滕公看中,不仅没砍头,而且推荐给刘邦做了一个中级官员都尉(运气真好!)。当很多官兵开始逃回老家时,韩信也不例外,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并且逼着刘邦将韩信公开拜为大将,这才留住了韩信。公元前206年,韩信带兵攻打赵国,通过拔旗易帜、背水一战,韩信成功斩杀成安君陈馀(本来陈馀可以利用井陉的狭隘地形围堵韩信,结果他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韩信可不像陈馀那么仁厚。当刘邦手下文臣郦食[yì]其[jī]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投靠刘邦时,韩信嫉妒其功劳,在谋士蒯[kuǎi]彻的怂恿下,依然派兵攻打齐国,致使齐王活活烹死了郦食其!攻占齐国之后,韩信写信给刘邦,说齐国人多变,建议封一个名义上的王(假王)来镇住他们。刘邦收信后非常生气:老子前段时间被项羽射了一箭,如今被困在广武,你不来看我就算了,还想自立为王!幸亏谋士张良、陈平劝阻:汉国现在处于不利地位,与其激怒韩信叛变,不如善待他。于是,刘邦假装“大方”地回信:大丈夫威震一方,要当就当真王,何必搞个假的!第二年春天,刘邦派张良送来印信,封韩信为齐王,同时把韩信手下的部队调去攻打楚国(项羽)。这是刘邦第一次对韩信失去信任。之后,项羽劝韩信投靠自己,说等到自己死了,刘邦必然会擒拿韩信,建议项羽、刘邦和韩信三分天下。韩信认为刘邦对自己有恩,不愿意背叛。韩信谋士蒯彻也劝韩信造反,说他功高震主,迟早会兔死狗烹。韩信执意不反,自恃功劳很大,刘邦不会害他。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韩信(齐王)以及魏国丞相彭越约好联合攻打楚国(项羽),结果韩信和彭越都没有派兵,最终刘邦被项羽打败。刘邦不得不以割地封赏的方式,换取韩、彭联合派兵。这是刘邦对韩信第二次不信任。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尽后,刘邦依约改封韩信为楚王。之后,刘邦称帝,建立西汉王朝。一年之后,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听从陈平的建议,以巡游云梦为借口,把韩信骗过来抓住,然后带回首都洛阳软禁,从楚王降级为淮阴侯。韩信从此称病不出。公元前197年,刘邦派陈豨以相国身份监管赵、代两国边境。陈豨拜会韩信,韩信对他说,你占据这么重要的岗位,一定会引起皇帝猜疑,不如我们里应外合,那么天下可图。陈豨听从了他的建议。不久,有人说陈豨可能会造反,引起刘邦猜疑,最后陈豨不得不造反,自立为代王,刘邦带人讨伐。韩信派人私通陈豨,准备在洛阳拿下皇后(吕后)及太子,结果他一个手下人的弟弟得知此事,向皇后告发。吕后与丞相萧何商议,虚报陈豨已死,命令韩信来朝贺,并借机将韩信斩杀于长乐宫中(享年35岁!)。死前,韩信后悔没有听从蒯彻的建议。他的临终遗言差点连带害死了蒯彻,不过蒯彻能言善辩,居然被刘邦无罪释放了!
【夜读资治通鉴47-西汉其实有两个韩信】
在百度里输入“韩信”,排在第一位的百度百科词条“韩信”显示,他是西汉初年诸侯韩王。我们一般说的西汉大将韩信,曾经被封为齐王、楚王,但从未被封为韩王。因此,此韩信非彼韩信。为了区分两个人,一般称诸侯韩信为韩王信,而称大将韩信为淮阴侯韩信。两个韩信差别很大:前者是贵族出身,后者是平民出身;前者在史上唯一的胜仗可能就是打败了韩王昌,被刘邦就地封为韩王;后者可谓战功赫赫,以至于功高震主。但两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一,两人都姓韩,这是废话。第二,两人都跟项羽打过交道。韩王信曾被相遇俘获,后来逃脱;平民韩信曾在项羽手下当侍卫。第三,两人都反叛刘邦。韩王信被刘邦改封到与匈奴接壤的边境为王,与匈奴打仗时求和,结果被刘邦怀疑叛变,于是干脆举旗叛变。平民韩信本来不想造反,但是被人举报造反,又被软禁,后来干脆与人约定造反。第四,两人死于同一年。公元前196年,两个韩信均造反失败,前者被刘邦大将柴武在参合斩杀,后者在长乐宫被刘邦老婆吕后设计擒杀。第五,两人有共同的盟友陈豨。韩王信谋反后,曾派王黄等人劝相国陈豨联合造反,陈豨后来同意了。陈豨去边境前曾拜访平民韩信,韩信与他越好两人里应外合,一起谋反。不过,从《资治通鉴》上看,两个韩信并无交集。不管怎么说,一个朝代有两个韩信,两个都造反,并且在同一年死去,也算是历史的巧合了。
【夜读资治通鉴48-秦始皇废除了封建制,刘邦为什么又恢复它?】
中学历史教科书经常说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秦始皇的最大功绩之一,就是“灭六国、废封建”,即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建制,设立了郡县制。通俗地说,就是秦国除了秦始皇,再也没有别的王国或诸侯,地方设立郡县,都归中央管辖,这奠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基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做大,减少叛乱,那么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什么又恢复分封制呢?第一,刘邦起义时,势单力薄,为了打败强大的对手项羽,必须激励将士和联合其他势力,于是分封诸侯成为一种战时的激励措施。第二,刘邦初定天下,政权并不稳固,通过战后加封诸侯来稳定人心。有一次,刘邦路过洛阳南宫,看到很多将领在沙土里争吵不休,张良说这些人在讨论谋反,因为你封赏亲友,杀戮仇敌,这些没有封赏的人担心你猜疑并杀害他们。于是,刘邦将自己讨厌的雍齿封为什方侯,借此安慰那些意图谋反的人。第三,刘邦多疑,不信任他人,觉得皇族可靠。诱捕韩信之后,下属说韩信所称王的齐国(诸侯国)地大物博,位置重要,应该派亲属子弟去掌控。刘邦完全同意了,估计齐国肯定是被分封给某个皇子了。当然,在大事分封的同时,刘邦基本上承袭了秦朝体制,只不过做了一些简化而已,从皇帝称号到宫室、官名都很少变动。毕竟,制度是立国之本。司马光就认为:“礼之为物大矣!”这里的“礼”就是制度、等级和规矩。
【夜读资治通鉴49-少数民族也搞“质子”】
战国时期,诸侯列强为了防止别人破坏和平、攻打自己,要求对方派国王的儿子来自己国家当人质,此即“质子”。质子是一种抵押手段,在理论上是有效的,不过其实很多质子都逃跑了。例如,秦始皇的爷爷秦昭襄王曾在燕国当过质子,父亲秦庄襄王在赵国当过质子(成功逃走)。用今天的话来说,当质子类似于到艰苦地区挂职锻炼,这是一种特殊的考验。不过,少数民族地区也曾实行质子制度。例如,西汉初年,匈奴部落的老单于头曼有一个太子叫冒顿(mò dú),后来老单于跟小老婆生了一个小儿子,就想小儿子改立为太子。当时,隔壁的月氏部落很强大,于是老单于就把冒顿送去月氏当质子,并且很快派兵攻打月氏。这不是羊入虎口,而是送羊入虎啊!问题是,冒顿偷了一匹马,自己逃跑回来了。老单于看他英勇,派他领兵万骑。但冒顿一点不领情,而是心怀仇恨。他发明了一种会发出响声的箭(鸣镝),训练了一批死士。鸣镝所射之处,下属无不从命,否则自己没命。冒顿这个变态,先用鸣镝射向自己爱马,然后射向自己老婆,最终在一次巡游时射向自己父亲老单于。射死老单于之后,冒顿一不做二不休,把后妈、弟弟以及不服从的大臣全部处死。于是,冒顿自立为王。当时,中原正在内战,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这给了匈奴可乘之机。冒顿先后打败了月氏、楼烦,还夺回了秦国大将蒙恬占领的故地,成为西汉的边境大患。公元前200年,冒顿率精兵40万人,将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七天,差点灭了西汉。最后,刘邦听从陈平计谋,用重金向单于老婆阏氏[yān zhī]行贿,同时冒顿对迟到的盟友产生了怀疑,加上当时有大雾,才让刘邦等人逃了回去。
【夜读资治通鉴50-文臣PK武将之二】
公元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尽,刘邦在洛阳称帝,西汉建立。当年项羽引兵占据咸阳之后,一把火烧了秦朝宫室,“火三月不灭”,然后就打道回府。他有一句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刘邦当了皇帝,首先大行封赏,列出了功劳最大的十八个人(十八莫非是创业团队的最佳吉祥数字?),要排出个座次来。刘邦将萧何封为酂(cuó)侯,封地最多,排名第一,很多人表示不服。功臣们说:“我们出身入死,打了上百场战役,而萧何没有汗马功劳,不过舞文弄墨而已,怎么反而在我们这些功臣之上呢?”刘邦问:“你们打过猎吗?打猎时,追捕野兽走兔的是狗,但是向狗发出指令的是人。你们这些人的功劳相当于狗,而萧何的功劳相当于人。”从此群臣不再敢妄议。行赏之后,武将们经常喝酒争功,动辄拔刀弄剑,刘邦看了很烦。叔孙通建议:“文人虽然难以进取,但是容易守成。我愿意去山东征召儒生,制定朝廷礼仪。”最后,叔孙通从山东带了几十个儒生及其弟子,日夜训练朝廷礼仪。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建成,刘邦将首都前往长安。庆贺迁都的礼仪非常隆重盛大、井然有序,关键是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于是,刘邦发出感慨:“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贵重啊!”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