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0月23日上午,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21”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会议中心举办。我受邀参加,并记得这是第三次参加了。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迈向新征程的中国经济”。上午是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下午是平行举行的分论坛。

在主题演讲环节,第一位演讲嘉宾是林毅夫教授。我以为他会像以前一样继续“推销”他的新结构经济学,结果不是。他介绍了和博士后合作研究的一篇计量经济学论文,主题是“地方债务与经济增长:基于地方投资平台债务的分析”。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然后是理论假说,之后是计量方程和回归结果,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地方投资平台是一种有用的财政货币工具,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并且没有挤出民营经济。这不像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讲座”(lecture),更像是一位经济学者的“论文报告”(talk)。他没有信口开河,而是严谨地按学术规范在报告他的发现。考虑到他的身份和时间成本,实在是难能可贵。

不过,我今天主要说的是我们的老所长吕政研究员。我2001年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读研究生,两年后提前毕业了。当时的所长就是吕政先生。因此,在开会前,当我看到吕先生时,就过去打了一个招呼。没想到,他居然还记得我,知道我当时跟李海舰老师读硕士。在林毅夫演讲的那个环节结束之后,就是圆桌论坛(一)。这个环节有八位著名经济学家发言,但是每个人只有5分钟时间。主持人是德高望重的朱玲老师。朱老师严格控制了每个嘉宾的发言时间,要是换一个人主持恐怕根本做不到。我曾主持过几次学界“大咖”的演讲,分分钟盯着手机看时间,还要插科打诨地把嘉宾“请”下来,实在是太累了。以后,给我双倍劳务费,我都不干这个活了!

言归正传。轮到吕政老所长发言了,主持人朱老师说,吕所长每次发言必有惊人之语。啊?我在工经所时没听到多少惊人之语啊,于是赶紧竖起耳朵听。老所长说,有一个学术期刊请他当匿名审稿人,但是他把90%以上的评审文章都枪毙了,因为根本达不到他认为的发表要求。他总结了当前国内经济学论文的几大毛病:第一,缺乏实地调查,定性分析太少;第二,数学模型推导和计量分析太多,喧宾夺主;第三,对研究对象的实证分析太少,缺乏机理分析。他继而提出几种看法。第一,当前很多经济学论文过于追求西化,似乎没有模型就不是论文。而经济学本来是经世济民之学问,不是玄学。第二,经济研究是研究生产关系的,要从数量关系中揭示经济规律。以前段时间的“拉闸限电”问题为例,他连续问了六七个问题:是电力需求大量增加吗?是南方洪水导致电力供给不够吗?是地方政府为了减排人为断闸吗?等等。他提到的拉闸限电问题,正是我国庆节前一天在B站制作的视频内容(《如何识别错误的财经观点?》),于是我赶紧翻了一下自己的视频,发现老所长提到的几个因素我基本上都分析过了,总算松了一口气。

老所长的发言,代表了当前经济学界中老年学者的普遍担忧:精致的平庸。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和举世瞩目的制度变迁,本来应该成就一片理论创新的沃土,奈何大家都陷入了高水平的恶性循环(“内卷”的本意):人多——论文多——技术性强——更多论文——更强的技术性。理论创新在哪里呢?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恐怕只有(物质和精神上的)“贵族”才能从容不迫地逆风前行,大胆创新。可惜,你我皆平民。

(说明:关于吕所长的发言内容,未经本人审核。)

 

话题:



0

推荐

聂辉华

聂辉华

607篇文章 16天前更新

江西省崇仁县人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 聂辉华官方网站:白鲨在线(www.niehuihua.com);E-mail:niehuihua@vip.163.com;微信公众号聂氏政经评论(ruc_nie)。 【媒体转载本人博客文章,必须获得本人授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