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夜读资治通鉴71-儒教成为国教的过程并不顺畅】
 
很多人从历史教科书得知,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纳后就确立了儒家作为国教的地位。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并不顺畅,颇多曲折。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之初,召集天下贤良之士,询问国家治理之道。董仲舒认为,要成就圣王,关键是教化,教化的方式就是从中央到地方兴办学校,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六艺之科、孔子之术”,也就是儒家学说。为了保持思想统一,最好是禁绝其它学说。汉武帝认为有道理,提拔董为江都王刘非的国相(相当于美国的州务卿或者中国的第一副省长)。当时,支持儒术的还有丞相卫绾,后来的丞相窦婴、太尉田蚡,以及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再加上皇帝,可以说全是实力派。但是,太皇太后(汉武帝的奶奶)窦老太太喜欢黄老之术,这也是文景之治的理论依据。老太太秘密收集了赵绾、王臧的罪证,交给汉武帝。汉武帝因此停止了大兴儒术的政策。赵绾、王臧被捕并自杀,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被免职。尊儒派遭遇了重大打击,不过,董仲舒当时没事。大约4年之后,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就是设立易、书、礼、诗、春秋五科,其实就是光大儒学。此时,老太太已经快不行了,一年后就去世了。阻止汉武帝推崇儒术的唯一障碍终于去除。但是,当时董仲舒被主父偃陷害,差点被汉武帝砍了头,后来再次起用为国相。终其一生,董仲舒并没有在汉武帝身边受宠。至于为什么汉武帝如此器重儒学,《治治通鉴》并没有详细介绍。
 
【夜读资治通鉴72-汉武帝就是一个“顽主”】
 
我们认为的“盛世”,很多都言过其实,实际上有不少皇帝是沾了爷爷或者父亲的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几代君主励精图治,藏富于民,留下无尽财富供儿孙皇帝挥霍无度或者穷兵黩武,结果反而营造了所谓的盛世光景。汉武帝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皇帝,万历也是,乾隆更是。经过“无为而治”的文景之治,轻徭薄赋(农业税一度低至三十分之一,绝对是历史上最低的税率),百姓富足,国家强盛,财富不可胜数,于是汉武帝开始大肆挥霍。身为皇帝,年轻的汉武帝却偏偏喜欢“微服私访”,其实就是到外面瞎逛。关键是,他老是带几个人晚上偷偷溜出去,还自称“平阳侯”,然而第二天早上去南山打猎,把农民的庄稼地都踩踏了,老百姓叫苦连天,到官府投诉。地方政府想抓他们,结果一看对方的行头,根本不敢动手。有一次,汉武帝夜里偷偷溜出来到一家旅店投宿,还让老板拿酒来,老板很不爽,说“酒没有,尿要不要?”老板怀疑这帮人是强盗,于是带了一些小伙子准备将他们抓起来。幸亏老板娘眼尖,把老板灌醉,然后将其绑起来,把小伙子都赶走,还杀鸡给汉武帝他们吃。汉武帝回去之后,赏赐老板娘千金,让老板到禁卫军当军官。后来,汉武帝觉得老是溜出去太麻烦,干脆就想圈一大块地,建成“上林苑”(皇家园林)。幕僚东方朔反对,认为这是劳民伤财,汉武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副四品,相当于今天的副市长),但是上林苑还是照建不误。另一个幕僚司马相如也劝诫汉武帝,说“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意思是哪怕再有钱的人也不去拿自己的性命冒险。因此请汉武帝不要再亲自打猎,跟什么熊、野猪搏斗了。这一次,汉武帝似乎是听进去了。
【夜读资治通鉴73-皇帝的面子就是大臣的性命】
 
公元前133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这一年开始,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从过去的“友好邻邦”变成了敌我关系。当时,受山西商人聂壹影响,大行令王恢建议汉武帝放弃和亲政策,攻打匈奴;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匈奴地域广阔,汉军孤军深入难以取胜,主张和谈。最终,汉武帝接受了王恢的建议,决定攻打匈奴。西汉大军由主和派韩安国率领,名为护军将军,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安排。按原计划,聂壹充当间谍,负责引诱匈奴大军深入马邑,然后王恢率军攻打匈奴的辎重部队。不料,诱敌深入的计谋被匈奴识破。王恢看到匈奴大军返回,觉得自己以三万人马无法对抗匈奴十万大军,于是无功而返。但是,汉武帝大怒,认为自己劳师动众,却一个匈奴人都没抓到,让自己很没有面子。即便太后求情,汉武帝也不松口,最终王恢被迫自杀。之后,和亲政策废止,匈奴时常骚扰汉朝,这成为汉武帝时的最大困局。
 
【夜读资治通鉴74-窦婴之死:不问是非,只问亲疏】
 
汉武帝时期,魏其侯窦婴与武安侯田蚡的权力之争是一个重要事件。汉武帝即位初期,窦婴担任丞相,田蚡只是给他端茶递水下跪的门人。后来,窦婴被窦太后撤职,田蚡地位上升,直到当了丞相。风水轮流转,过去的主仆关系一下子似乎颠倒过来了,这就很尴尬了。关键是,两人还有利益冲突。冲突起因于灌夫。田蚡升任丞相之后,窦婴门前冷落车马稀,而且很多门人都跑到田蚡那里去了,只有灌夫依然来看他,于是窦婴把灌夫当儿子看待。有一次在酒席上,灌夫借着酒气对田蚡出言不逊,窦婴当时就在场。田蚡命人将灌夫扣下,同时利用丞相的权力追查灌夫,向汉武帝告状,说灌夫家人在老家颍川横行霸道,应该判处死刑(弃市)。窦婴当然不满,为灌夫力争,同时揭露田蚡的丑事,田蚡反过来指责窦婴和灌夫诽谤朝廷。两个侯爷相互举报,谁对谁错呢?汉武帝也很头疼,于是他让他们俩在朝廷上当堂辩论,让大臣裁决。这分明是逼人站队,站错队可是杀头的。三个大臣中,都尉汲黯认为窦婴有理,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两边都有理,内史郑当时先认为窦婴有理,后来又不敢坚持,其他大臣默默无语。汉武帝气得大骂,说干脆连你们都杀了算了。王太后知道此事之后,气得吃不下饭,说“我活着的时候竟然有人作践我弟弟(田蚡),那我死了岂不任人宰割?”汉武帝没办法,按欺君之罪先后判处灌夫和窦婴死刑。窦婴死后几个月,田蚡因病去世。后来,淮南王叛变失败,汉武帝才听说田蚡曾经收受了淮南王的贿赂,当时就说了一句话狠话:“如果武安侯还活着的话,我要灭他全族!”一句话总结:两人相争,谁对谁错,不问是非,只看亲疏。亲疏一样,就看权力。
 
【夜读资治通鉴75-古代官员是真的能上能下】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等级森严,其实古代官场流动性也不小,至少官员是真的能上能下,甚至囚徒也可以当丞相。例如西汉时期的韩安国。他起初靠智谋出名,后来违法被判刑,连县里的看守(狱吏)都来侮辱他。他当时就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这就是成语“死灰复燃”的出处。)没多久,他担任梁国内史(封国的几个最高级官员之一,另外几个是封国的丞相、太傅等)。后来,韩安国第二次因为犯法被罢官,赋闲在家。再后来,田蚡担任太尉,韩安国给他送钱,逐渐升为大司农。田蚡升任丞相后,他担任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共列“三公”)。田蚡死后,韩安国代理丞相,不料因为车祸摔伤了脚,汉武帝只好将其免职。等韩安国病好了,丞相的位置已经有人了,于是他就改任中尉。再后来,他在对匈奴作战时无功而返,遭汉武帝贬斥,最终郁郁而死。
话题:



0

推荐

聂辉华

聂辉华

607篇文章 16天前更新

江西省崇仁县人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 聂辉华官方网站:白鲨在线(www.niehuihua.com);E-mail:niehuihua@vip.163.com;微信公众号聂氏政经评论(ruc_nie)。 【媒体转载本人博客文章,必须获得本人授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