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夜读资治通鉴56-差点没有善终的周勃1】
 
西汉时期的周勃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当年跟随刘邦起兵造反,战功赫赫,是开国元勋,担任太尉,并被封为绛侯。刘邦称帝之后,他又带兵平定了韩信、陈豨等人的叛乱。吕后死后,他联合丞相陈平平定诸吕之乱,并扶持文帝上台。当时,右丞相陈平说,高祖时代,周勃功劳不如我,因此我当丞相,他当太尉;平叛诸吕之乱,我功劳不如周勃,因此愿意让出右丞相的位置给周勃。古代以右为尊。于是,周勃担任右丞相,陈平降级为左丞相。在一次朝会上,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全国每年有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文帝又问:全国一年财政收入多少?周勃再次说不知道,并且惶恐得汗流浃背。文帝转而问左丞相陈平同样的问题。陈平说:陛下如果想知道案件的事情,问廷尉(古代高级司法官员)就知道了;想知道财政收入的事情,问内史(负责财政收入的高级官员)就知道了。文帝说:如果每件事情都有主管,那要你这个丞相干什么呢?陈平回答:宰相的主要职责是辅佐天子、治理百官,让每个官员各司其职。文帝表示赞赏。退朝后,周勃惭愧地对陈平说:老兄以前你怎么不教我这些知识啊?陈平笑着说:你在这个位置上,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吗?周勃自认为能力不如陈平,再加上扶持文帝上台,功高震主,于是称病辞职,皇帝准许了。这次,皇帝没有再将陈平改任右丞相,而是只设陈平这一个丞相。
 
【夜读资治通鉴57-差点没有善终的周勃2】
 
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去世,周勃再次担任丞相。一年之后(公元前177年),文帝免去周勃的丞相职务(原因未知),让他回到自己的属国去,并任命灌婴为丞相,同时撤销太尉的职务,将其权限归于丞相之下。这其实改变了“三公”的架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按说,周勃回到属国时,应该安度晚年了,但其实时时刻刻如履薄冰。每次县里长官到周勃的封地时,周勃都害怕自己被诛杀,以至于身披铠甲,并让家人准备好兵器作战。后来有人告发他谋反,将他关在监狱里,并侮辱他。他不得不以千金贿赂狱卒,最后还是狱卒给他指明了一条活路:让公主帮忙作证。周勃的儿子娶了公主,于是最终通过太后给文帝说情:周勃当初诛杀吕氏家族,带着皇帝的玉玺和军队来扶持你即位,要谋反的话当时就该谋反了,怎么如今到了一个小县城反而要谋反了呢?皇帝看了周勃在狱中的辩白,终于赦免了周勃。周勃出狱后,一声叹息:我曾经带领百万军队,现在才知道一个小小的狱卒才是厉害人物啊!不过,七年之后,周勃总算是平安去世,不过他三个儿子中有两个未得善终,一个因罪而死,另一个是周亚夫,也是一代名将,也是因为被污谋反,最终在监狱里绝食而死。周勃父子的悲剧,都发生在“文景之治”的盛世。在专制政权下,功高震主。你让皇帝没有安全感,皇帝能让你善终?因此,再大的官员,再大的功绩,都难以保全性命。
 
【夜读资治通鉴58-汉朝允许私人铸钱】
 
一些人认为,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国家的管理者,应该掌握重要的生产资料,实行一定程度的国有化。但是,在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中,大部分时候,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是私有制。国营企业、土地国有化以及铸币权,都是后来才发展成为国家统治工具的。在汉朝初期,一开始流行秦朝的半两钱。汉高祖刘邦嫌这种钱太重了,不便携带,铸造了荚钱,就是用榆荚做的,比较轻便。政府发行这种不值钱的货币,实际上是用不足值的货币替代足值的货币,用现代术语来说术语征收“货币税”。说白了,就是政府利用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力,剥夺老百姓的财富。这当然引起了老百姓的反抗,于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一石米都要一万钱。文帝时期,又铸造了四铢钱,并且禁止民间造钱。后来发现行不通了,干脆废纸“盗铸钱令”,允许民间自己铸钱,然后让市场来选择具有公信力的货币。今天看来,这是非常彻底的“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了。怪不得,一些经济学者撰写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或者经济史时,就喜欢引用汉文帝的政策。
 
【夜读资治通鉴59-历史上第一个名符其实的“汉奸”】
 
今天,我们用“汉奸”来形容卖国贼。历史上第一个名符其实的汉奸应该是西汉的中行说(zhōngháng yuè)。汉文帝时,继续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当时派了宦官(太监)中行说去辅佐和亲的公主。中行说是被强行派去的,因此对汉朝心生恨意,到了匈奴那边就投降了,成为匈奴侵犯汉朝的军师。中行说教匈奴一种计数方法(“左右疏记”),以便计算匈奴的人口和牲畜。换言之,在这之前,匈奴人可能连算术都没有!怪不得汉朝看不起匈奴,但却小瞧了匈奴。有一段汉朝使者与中行说的对话,特别有意思。我根据翻译,摘录于下,供大家欣赏。
 
汉朝使者说:“匈奴人父子竟然同在一个毡房睡觉。父亲死后,儿子竟以后母做妻子。兄弟死后,活着的兄弟把死者的妻子都娶做自己的妻子。没有帽子和衣带等服饰,缺少朝廷礼节。”中行说说:“匈奴的风俗,君臣关系简单,一个国家的政治事务,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匈奴虽然伦常混乱,但种族一直延续。如今中国人虽然佯装正派,可是亲属关系却越来越疏远,而且相互残杀,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由于这类缘故造成的。唉!生活在土石房屋里的汉人啊,姑且不要多说话,喋喋不休,窃窃私语,戴上帽子,难道还有什么了不起吗?”
 
【夜读资治通鉴60-怀才不遇的贾谊博士】
 
很多人知道西汉谋士贾谊,恐怕主要是因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的一句名言:“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王勃也是借这句话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在《资治通鉴》中,关于贾谊的篇幅其实很长,不过大部分是他写给汉文帝的奏疏。因为贾谊文笔好,开创了汉赋的先河。可见,文人真的是“文以载道”,然后青史留名的。贾谊年31岁时就被授予“博士”头衔,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研究员,说明才华出众。但是贾谊年少轻狂,汉文帝准备提拔他为高级官员,但是廷议时有人认为他为人狂妄,于是汉文帝就打发他到长沙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西汉时,每个属国的丞相、太傅由皇帝指派,算是辅佐和监督王侯的官员,其实也算是厅级官员了。贾谊的主要观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藩国的地位,这对于仁慈的文帝来说,简直是一个炸弹,因此不敢亲近。有几件事情可以表明他的观点。第一件事,文帝上任后允许民间私自铸钱,但是贾谊反对。他认为,货币就是富贵,而富贵应该是皇帝操控的工具,怎么能让私人拥有呢?按照贾谊的观点,土地、山川、盐池都应该国有化。第二件事,他认为,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太子,而太子的品行取决于教他的太傅和辅佐他的丞相。因此,确保国家安危的关键,是给太子以及属国国王选好太傅和丞相。这的确是先见之明。几年之后,汉文帝召回贾谊,任命其为梁怀王太傅。一次出行,梁怀王因车祸去世,一年后贾谊郁郁而终,卒年33岁,可谓英年早逝。苏轼对贾谊的评价: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话题:



0

推荐

聂辉华

聂辉华

606篇文章 78天前更新

江西省崇仁县人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 聂辉华官方网站:白鲨在线(www.niehuihua.com);E-mail:niehuihua@vip.163.com;微信公众号聂氏政经评论(ruc_nie)。 【媒体转载本人博客文章,必须获得本人授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