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读】十年前,一个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说,博士后制度最好别搞了,外国人低估了我们中国人恶搞的能力。直到今天,“博士后”仍然是一个扭曲的人才培养制度,非改革不可了。下文写于2009年10月30日。
 
最近媒体报道,W大学将实行“师资博士后”制度,今后招聘的教师原则上从本校出站的博士后中选拔。W大认为这样有利于降低引进人才的风险,而且是国际惯例。这一改革措施看上去解决了一个问题,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首先,这一制度进一步压榨了青年博士的就业权利。最近几年经济形势下滑,工作不好找,使得高校教师岗位炙手可热。刚毕业的博士在和高校的谈判过程中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如今更是雪上加霜。今后的博士后不仅要完成科研任务,还要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将比现在收入少、地位低、干活多、压力大的青年讲师还要辛苦。而且这种辛苦是没有保障的,因为业绩好不好是无法通过完备的合同来规定的。于是,为了将来留校,他们很可能被迫选择校长和院长们作为“合作教授”,事实上也主要是这些领导有资格指导博士后。这势必产生不公平竞争,并导致更多的裙带关系。W大真要降低选拔教师的风险,应该直接学习美国大学的终身教职制度,哪怕是正式的讲师和非终身轨的副教授不合格,也要实行优胜劣汰。否则,假如一个人通过两年的博士后工作进入教师队伍,莫非以后就可以不务正业?
 
其次,这一制度进一步扭曲了中国的博士后制度。W大说通过本校出站的博士后选拔教师是国际惯例,这恐怕是歪曲事实。在美国,只有两类博士毕业生去做博士后,一类人是暂时找不到合适的教职,另一类人是去研究机构专职做研究。以哈佛大学经济学系为例,所有的正式教师主要是从全球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和教师中选拔,绝对不是从本校出站的博士后中选留。道理很简单,看一个人学术潜力如何,做一场学术报告就知道了,根本不需要通过两年的博士后制度来考察。也许像数学和物理这样少数几个学科存在发表成果慢的问题,多数学科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何况,美国大学招聘时并不完全看已经发表的论文,还要看导师的推荐信和未发表的“工作市场论文”(job market paper)。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才会把“博士后”当作比博士更高的学位,甚至规定博士后可以直接评副教授,这是对应届博士毕业生的严重歧视。一些政府部门甚至扬言只要博士后,连博士都不要。人们在批判“中国的博士一半是官员”时,可别忘了这一半的博士很多都是通过“博士后”进入官场的。当初李政道教授提议设立博士后制度的初衷是鼓励刚毕业的博士自主做科研,哪里想到今天的博士后居然成为很多人进入仕途的敲门砖。政府部门需要人才,硕士博士都可以,何必专门对博士后高看一眼?这只能说明政府部门自己没眼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类改革措施是一种典型的“选择性改革”。所谓选择性改革,就是改革的掌权者进行改革的目标不是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而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改,对自己不利的坚决不改。而改革的借口,往往是所谓的“国际惯例”。中国的高校,不去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终身教职和同行评议制度,不让讲师(助理教授)带博士生,不提高青年教师待遇,却想方设法进一步向下挤压弱势群体,向上巩固既得利益。这种由既得利益者主导的“逆向选择式”的改革,只会加剧高校的行政化和官僚化趋势。要打破中国高校的这种僵化格局,必须引入大学和教师之间的充分竞争,必须让教师(包括讲师)参与到改革中来,必须让大学真正重视自己的学术声誉。
 
话题:



0

推荐

聂辉华

聂辉华

607篇文章 4天前更新

江西省崇仁县人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 聂辉华官方网站:白鲨在线(www.niehuihua.com);E-mail:niehuihua@vip.163.com;微信公众号聂氏政经评论(ruc_nie)。 【媒体转载本人博客文章,必须获得本人授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