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共识网]聂辉华:中国经济走出困境靠什么?(上) 

聂辉华 聂氏政经评论(微信ID: RUC_NIE)

【楼兰君点评】聂辉华教授2015年3月27日发表于共识网的长篇访谈《聂辉华:仇和倒下之后,平民官员何去何从?》(点击阅读)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今年的长篇访谈,涉及大众创业、企业创新、访问Facebook等重要话题。因全文长达1万字,故分三篇文章连载。——2016年3月22日


来源:共识网,2016年3月18日的头版头条 作者:聂辉华,凌绝岭/采访


 

        摘要:当下中国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创新,没有创新,过不了这一关。所以,我同意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立为一种理念,但也不要太急功近利,不是国家一倡导,大家就都得去下海。

 

  受访嘉宾简介:聂辉华,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研究反腐败与政企关系。

 

  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

 

  问: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一直比较重视创新,李克强总理就曾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然也得到了民间的积极响应,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大谈创新,但显然每个人口中的创新各有不同,有些谈的就不是创新,这里首先就涉及到一个创新的界定问题,也就是说想请您谈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

  聂辉华:一般说到“创新”,经济学界最有名的学者是熊彼特,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专门谈了创新,按照熊彼特的本意,创新的英文是Innovation,它指的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或者说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并且把它变成有价值的东西,什么意思呢?熊彼特列举了5种情况:

        1、发现一种新产品;

        2、发现了一种新的生产技术;

        3、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

        4、找到了一种新的材料;

        5、找到了一种新的组织。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和另外一个词相联系,那就是创造性毁灭,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创造了新的东西一定会把旧的东西替代了,把旧的东西毁了,但它这个毁灭不是消极的毁灭,而是积极的毁灭,是推动了事物的前进。所以,按照熊彼特狭义的理解,创新应该是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必须从新的生产方式创造出来,绝对不是改一个东西就叫创新,或者稍微做一个模仿也叫创新,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按照熊氏标准的话,真正的创新其实是不多的。

  经济学界,研究创新一般也是按照这样的定义来研究,比如我们会看两方面,一个是投入,一个是产出,花了多少钱做研发或者有多少专利、多少被引用的专利,这跟你刚才讲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一定的差别。

 

  民间掀起创新(创业)热潮是理性反应

 

  问:下边想请教您一个相关问题,因为有了国家层面的大力倡导,很多人和企业都加入到了创新(创业)的大队伍中,但这种响应政策的大众举动似乎又有很多盲从者,出现了创新(创业)泡沫化的问题,而且这种泡沫很快就破了,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中关村创业街的咖啡凉了》谈的就是这个现象,对此现象,您怎么看?

  聂辉华:首先,我们从大的背景来分析,就会发现中国政府一出台新的政策一堆人就蜂拥而上,这是一种理性的反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政府在中国掌握着最多的资源,所以它每每倡导一项新的政策甚至是提出一个新的口号,就意味着会给钱,就意味着会有配套资金,所以跟着政府走、跟着口号走,肯定是没有错的,这是中央的层面。到了地方呢,地方也要看符不符合中央精神,如果符合它就得给钱或者它至少不会阻碍。

  所以,我认为,在政府掌握大量资源的情况下,政府喊什么大家都跟什么,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不必苛责,当然你可以说它导致了大量的浪费,导致了一种盲目的冲动,这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从每个个体角度来讲,你不跟别人跟了,而且中国的事情就是你赶上就有,没赶上就没了,这没有办法。往深了说,这同整个国家的分配体系和动员体系有关,包括产业政策也是这样,跟创新一样,这个一时半会还改不了。

 

  创新(创业)热潮降温未必是坏事

 

  聂辉华:然后你问题中提到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我年底的时候还真去了那个地方,确实像网上的文章所说的那样,到了年底,这个地方就像冬天的季节一样比较萧条、寒冷,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种热火朝天,没有出现一拨人都在讨论idea,大家都在那儿谈创意,吐沫横飞或者见面就是问“你要不要钱”,完全没有出现这种景象,非常的冷清。

  首先,在3W咖啡里坐在那里喝咖啡的就不多,然后是去的人基本上是各做各的事情,明显没有多少讨论,这就说明没有多少人是真正来讨论创业和投资的,当然,我看到有一个会议室有几个人,其他地方都没有什么人。我觉得这个现象某种程度上是个好事,这说明:第一,投资者理性了,不会只要你说一个项目我他就给钱。比如,有人号称要造一个火箭公司,实际上他把一个小火箭发到天空200米都做不到,这种项目,还有人投几百万、上千万,那就有问题了。

  再就是,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意味着开始逐步变得理性了,大家会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能创业,创业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而且好多人根本不适合创业。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现在有互联网,不一定非要找实体的地方去聚集,而是可以通过更加私人化的方式实现,比如你有个朋友想投钱,另外一个朋友想要钱,你可以把他们撮合在一起,没有必要去中关村创业大街嘛。所以,我认为创业未必需要一个集中的场合,也不能说因为中关村创业大街来的人少了,创业的热潮就没有了,不是没有了,肯定是比以前降温了很多。

  问:您认为降温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整个创业的热潮从年初到年底发生变化还是蛮大的。

  聂辉华: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钱都不好赚了,所有的行业钱都不好赚了,投资者手上的钱也相应少了;第二是前段时间大量的创业公司起来就倒了,所以这些创业的投资者、风投、天使投资者吸取教训了,现在变的更谨慎了;第三,可能因为对创业者来说,大部分都失败了,也就没有那么冒进了。

 

  “创新(创业)是在洗劫财富”的说法有点危言耸听

 

  问:对国家倡导的这种全民性创新(创业)运动,在不少人赞许和响应的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担忧,比如孙立平老师就提出创业运动弄不好是对中产阶级的又一轮洗劫。

  聂辉华:我觉得这个有点言危言耸听了,首先创业、创新得自愿,没有政府强制你,政府没有规定像下岗一样,每个单位必须下岗一波人,必须创业一批人,谈不上“洗劫”,不是强制的就不会洗劫的,政府只是说你愿意做我给你提供好的条件,做失败了政府也不会惩罚你。

  所以,我不认为,说鼓励创新(创业)是在“洗劫财富”,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只是这件事需要一些专家包括政府要出来浇浇水,要理性、冷静一点,马云算是创业成功的人,他却在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商场如战场活下来就不错,你要相信你会成为活下来的5%”什么意思呢?创业就有95%的失败概率,何况创新呢?有这么高的失败概率显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对不对?

  所以,我觉得既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先有这个理念就可以,慢慢配套的创新()教育、创新环境要跟上,鼓励挑战权威、鼓励科学的怀疑精神,这些事做了不会有坏处的。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这些事情上,不要老盯着创办了多少新企业,要知道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可能不到三年,今年看到一堆企业起来了,明年它就倒了。


话题:



0

推荐

聂辉华

聂辉华

607篇文章 16天前更新

江西省崇仁县人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 聂辉华官方网站:白鲨在线(www.niehuihua.com);E-mail:niehuihua@vip.163.com;微信公众号聂氏政经评论(ruc_nie)。 【媒体转载本人博客文章,必须获得本人授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