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于三羊鲜声(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于洋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博士)
2021-8-14 20:14来自 微博 weibo.com
要强烈推荐@聂辉华 老师的《一切皆契约》这本书。前不久一个朋友问我“如果想了解经济学、获得经济学思维,应该看哪些书”,我的答案就是聂老师的这本书。实际上,聂老师这本书,对刚刚开始教书的我是一个教育——怎么样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形成“系统性的直觉”。
下面,就谈谈我作为一个刚刚开始教学工作的青椒,为什么会很受启发:
1、如何让人快速获得“学科直觉”
其实我特别反对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同学去看曼昆这类教材——1、太长,以至于一般读者会迷失在漫长的阅读过程中,抓不住重点;2、仍然是从机会成本和边际的角度去展开的,用来打基础挺好,但是没有前沿观点的打基础是事倍功半;当然选择边际的原因是边际的观点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观点。
许多非虚构写作的经济学大众读物,又不够系统——很多是专门谈一件事,比如Roth的who get what and why,比如席勒的叙事经济学。非常棒,但是不适合非专业的人读:它的结构是围绕一个论述专门问题和观点展开的,而不是为了帮助读者构建全局化的直觉展开的。
聂老师这本书,以“契约”为抓手和主线,以博弈论和机制设计的观点展开论述。而且整个论述的结构是非常hybrid的:
——从结构上来说,是教科书式的:通过纲举目张的结构全面涵盖学科方向、层层递进的结构化展现知识点间关联、定义清晰的论述概念。比如开篇对于“契约科学”和“选择科学”的论述、比较和辨别,凝练、有效、直接、结构清晰。
——内容是文字化的数学模型:通过文字化的例子和论述,来展现出“模型”架构和过程,培养建模思维:用博弈论和机制设计观点、以契约为主线进行建模的思维。
——每一讲后的思考题设计也非常能帮助读者训练和强化建模以解释的思维。
所以我会说,这是一本“如果想了解经济学、获得经济学思维,应该看的书”——它找到了巧妙而有效的组织方式,避免了教科书的枝蔓细节,却能引导人们培养全面的直觉。
2、兴趣和能力的同时培养
作为刚刚开始进行教学工作的入门者,怎么样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挺难的一件事情。薛克宗老师教育我们说“要用知识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知识的魅力才能打动学生”。
聂老师这本书很好的教育了我:怎么样用知识的魅力打动学生——书中的案例选择和叙述方式,非常有效的把知识的“魅力”完整呈现出来。
比如讨论多任务代理模型时,首先用海底捞董事长废除KPI考核作为例子,真可谓一拳打出满天彩,立刻就能吸引人们读下去。然后再从前文中的理论出发,抽丝剥茧的模型化分析为什么KPI不灵——过程中,引导读者去形成基于参数的分情景讨论这种思维模式。
3、小结
聂老师这本书,可以说是教科书结构下的“非数学化建模写作”,类似于《算法之美》。我认为这是非虚构写作这个概念不足以涵盖的新模式。我觉得这才是通识教育特别需要的“新型教科书”。
刚工作时该不该好好表现?
为什么主观考核会产生“马屁精”?
KPI考核的弊端是什么?
为什么组织内部不能随便引入竞争机制?
什么样的家族企业能长盛不衰?
为什么合同要故意留下漏洞?
教师、医生应该有固定工资,还是绩效工资?
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应当多少来自奖金,多少来自认股权?
中央和地方如何分钱机制是不是影响了房价?
......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不妨看看《一切皆契约:真实世界中的博弈与策略》。在本书中,每一章面对一个现实难题,每一章讲述一个有趣故事,每一章提供一个认知模型。著名学者贾康、管清友、何帆、黄有光、施展、杨瑞龙和周濂,联袂推荐!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