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江西抚州人,我老乡,2021年4月4日)

[按]这是前年清明节期间写的一篇散文。如今身羁京华,无法回江西老家扫墓,看不到漫山的映山红,也吃不到故乡的青团,谨以此文作为纪念。——聂辉华 2019年4月5日

 

 

    作者/聂辉华

   清明节前后,是中国最美丽的时节。冰河解冻,万物复苏;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陌上花开,柳叶新裁。遗憾的是,自从1997年在北京上大学,我就再也没有在清明时节回过江西老家,无缘欣赏南国的江山如画。因为2008年之前,清明节并不放假,即便放假一天,三天时间也不够来回。要回老家,只能在寒假或者暑假。今年的清明时节,我终于有空顺访江南,饱览河山,还满足了一个多年之痒。

    久居城市,仿佛困于钢筋水泥的堡垒,虽然每天都在跟高级形态的“社会”交往,但却疏远了真正的“自然”。一个只有社会而缺乏自然的世界,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对于城里人来说,哪怕看到窗台上长出一颗绿草,也会欣喜半晌;要是养活了几盆绿植,总要得意几日;如果见缝插针栽了几颗蔬菜,那感觉就像是占领了一个山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偌大的一个城市,竟然吃不到一样令人放心的食品。有经验的菜农都知道,凡是样色整齐好看的蔬菜,八成是喷了农药的,否则必有虫子咬过的痕迹,但那怎堪城里人对蔬菜样式的挑剔?饭店里吃过的鸡鸭鱼肉,就象是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缺乏那种天然的香味。一些城里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真正的鸡肉应该是什么味道,真为他们感到悲哀。而空气污染更让人忧心忡忡,偶然一个晴天,郊游的路上能堵得水泄不通,看到一片蓝天白云激动得仿佛春雷滚滚。

    虽然“提着笔杆子进了城”,但对于城里人的小资情调我向来不屑一顾。作为一个在南方农村长大的人,我们就是有这种底气。惊蛰一过,万物萌动。走在乡间的田埂上,绿草成群结队,野花此起彼伏,水洼蝌蚪追逐。找准几个泥洞,手指一挖,一条泥鳅就滑到了手中。漫步油菜花丛,小树林中,各种虫鸣鸟叫此起彼伏,真正是万物复苏。在儿时的记忆中,唯一的遗憾就是食物不够丰富。

    幸运的是,如今的南方农村已经大不相同。大约1995年之后,农村人开始大批出去打工,或者进工厂,或者去种菜,或者做生意。最早外出打工的一批人,逐渐成为本村的首富。打工的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回农村,盖楼房,娶媳妇,快速减少了农村的贫困,我称之为“转移的财富”。由于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国家开始放松对农业的汲取,还能反哺农村。这些年,公路、电视、电话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三四层的楼房随处可见,过年时开私家车回乡已经成为年轻人追求的时尚。食物短缺问题已经解决,食品花样几乎与城里人同步。更重要的是,农村的食品和空气品质优良,这一点让城里人最为羡慕。

    回到开头的话题,讲讲我们这次在南方农村的惊喜。我们这次去的农村属于典型的南方水乡,风景美不胜收。阡陌交通,湖塘星缀其中;白墙绿瓦,掩映青山之下。出门就是小桥流水,碧波涌动;踏上田间小路,恍如画中。黄的是一片片的油菜花,随风摇曳;紫的是一团团花草,满天繁星;红的是一朵朵杜鹃,漫山遍野;绿的是一陇陇小麦,整齐成列。我们过小桥,越沟渠,跨田埂,进入山林之中。枯叶落地,杂草丛生,树枝横长,绿叶拂面。虫鸣之声有起有落,绿荫遍山无穷无尽。爬到山腰,回首远眺,空气清新,悦目赏心,真个是桃红柳绿杏牙黄,真想一觉睡到画中央!

    回程路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边走边看。这一看,我突然发现了在记忆中沉睡已久的一种植物——鼠曲草。鼠曲草的别称是清明草,还有大概十几个名字,但在我们江西老家,方言叫“附衣”,大概是因为它枝叶矮小,几乎贴地而生吧。清明时节,我们老家总是用它做一种特殊的青团,新鲜出炉的青团可以立刻蘸了糖吃,也可以晒干后象年糕一样蒸了吃,或者用油过火炒了吃,味道鲜美无比。自从离家上大学之后,快二十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这种青团。每年清明时节,别人思念杏花酒,我则独爱清明团。在北京时,我也在曾在田间野路上找过,但从未找到,而且此前也不知道它的学名。今日踏春,竟然与此物重逢,真有一种喜极而泣的感觉!于是赶紧和朋友采摘了一包,打电话给父亲请教制作青团的方法。回到住处,按照父亲的提示,先将清明草洗净,摘出嫩芽,开水焯熟,用刀切碎,加入糯米粉,不断揉搓,直至成团,再放入锅中蒸上一个小时,起锅之后便可食用。我赶紧尝了一口,朋友急切地问感觉如何?我沉迷片刻,说自己终于找到了童年的味道!


    

    除了青团,午餐也是饕餮盛宴。山上刚摘的香椿叶,香喷喷地炒了一盘鸡蛋;田间的豌豆苗绿油油的,掐了鲜嫩的牙尖就是一个清炒豌豆苗;地里的菜头,拔出来切片和腊肉混炒;莴笋也正是季节,细细地切丝;还有小溪里刚捉的泥鳅,和自制的农家豆腐刚好炖上一锅;青翠的辣椒,和上豆豉敲扁了也是一个江西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此时,敲门声响,原来是隔壁农家送来了自酿米酒。盛宴如此,夫复何求?农村有这般风景和美食,谁敢说中国的新农村不会成为城里人追求的时尚住所呢?真有那一天,中国的城乡差距才算有效地消失了,城市畸高的房价才会回归正常。我相信,这才是很多人心中的中国梦吧?

    此刻,冷雨敲窗,清风徐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延伸阅读

    聂辉华:十年乡村

    从江西农村的一顿年夜饭看城乡巨变

 

 

想听“有趣、有理、有用”的经济学故事?长按海报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看理想”APP收听聂辉华教授的最新节目《不完美世界的博弈:契约经济学35讲》

 

部分目录:

24 风险规避——为什么日本的家族企业长盛不衰?   

25 债务契约——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   

26 社会网络——“份子钱”的合理性何在?   

27 不完全契约——为什么每天有2万人离婚?   

28 抵押和声誉——为什么“门当户对”的婚姻更长久?   

29 少比多好——为什么合同要故意留下漏洞?   

30 拍卖理论——怎么让你闲鱼上的宝贝卖出天价? 

 

话题:



0

推荐

聂辉华

聂辉华

619篇文章 19天前更新

江西省崇仁县人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 聂辉华官方网站:白鲨在线(www.niehuihua.com);E-mail:niehuihua@vip.163.com;微信公众号聂氏政经评论(ruc_nie)。 【媒体转载本人博客文章,必须获得本人授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