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2006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开始,我至今连续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了14年的研究生课程《契约理论》,只有200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那一学年没有上课。契约理论是干什么的呢?它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如何让人不撒谎(逆向选择模型)?第二,如何让人不偷懒(道德风险模型)?第三,如何让人不讹人(敲竹杠模型)?世界上任何一个组织,如果能够实现上述三个目标,那绝对是最和谐的组织了,这几乎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因此,契约理论是很“有用”的。
 
目前,契约理论只有少数几本外国权威教材。它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博弈论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最优决策和机制设计问题。在现代经济学体系中,契约理论是一种基础性分析框架,它可以被用来分析个人或企业的决策行为、政府内部以及政府和居民之间的代理问题、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可以说无所不包。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拍卖理论,就属于契约理论的范畴,准确地说是“带有逆向选择的多边静(动)态契约”。遗憾的是,国内还没有契约理论的教材。
 
契约理论满足了我一直追求的“有趣、有理、有用”的高标准。因此,当“看理想”APP邀请我在他们平台上讲授一门知识付费课程时,我首先就拿出了契约理论的课程大纲。但是说实话,在连续讲授了十几年的契约理论之后,我自己都有点寡淡无味了。因为每次都是按部就班地讲授:道德风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敲竹杠模型,然后在每一类模型下面又是静态契约——>动态契约,双边契约——>多边契约。
 
我在想:第一,能不能换一个讲法,不是从一种模型到另一种模型?第二,能不能加点“佐料”,讲点除了企业、市场和政府之外的决策问题?当然能!
 
于是,在看理想APP的课程《不完美世界的博弈:契约经济学35讲》中,我做了两个调整。第一,把所有的内容分成五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介绍经济学的入门知识,以便一个哪怕没有学过任何经济学知识的人,也能大体上知道经济学是干什么的;然后,四个模块对应于四种决策场景:职场和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学分析、家庭和理财的经济学分析、政府和国家的经济学分析。每一个听众,或多或少都会身处其中两到三个场景,让大家有“代入感”。
 
第二点调整,也是我今天写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我增加了新的内容。我现在特别喜欢模块四的内容“家庭和理财的经济学分析”。过去只是介绍契约理论在市场竞争上的应用,现在我把它拓展到每个人的日程生活当中,而且选择的话题都非常有趣。这些话题包括:为什么日本的家族企业长盛不衰?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份子钱”的合理性何在?为什么每天有2万人离婚?为什么“门当户对”的婚姻更长久?为什么合同要故意留下漏洞?怎么让你闲鱼上的宝贝卖出天价?从这些问题上看,它们都属于“生活中的契约理论”。
 
我不是随便挑了这些话题,事实上它们凝聚了我最近几年的思考和探索。我与改革开放同龄,如今步入中年。
 
我要特别推荐其中一节《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大家可能都知道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全世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答案是:富人靠资本挣钱,穷人靠劳动挣钱。为什么资本比劳动更能挣钱?因为资本可以交易、可以集中、可以不休息(“金钱永不眠”),而劳动不行。也因此,著名金融学家陈志武教授建议,年轻时主要靠劳动挣钱,但是中年之后要考虑通过一些资本挣钱。我在这节课程里特别补充了一句: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穷人总想省钱,而富人总是想用钱去赚更多的钱。不必讳言,这个模块的很多观点有我自己的切身体会,也有我身边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经常反思,经济学在帮助这个世界缩小贫富差距方面,是不是做得远远不够?如果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财商”教育,这个世界的贫富差距是不是会更小呢?

话题:



0

推荐

聂辉华

聂辉华

607篇文章 21天前更新

江西省崇仁县人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 聂辉华官方网站:白鲨在线(www.niehuihua.com);E-mail:niehuihua@vip.163.com;微信公众号聂氏政经评论(ruc_nie)。 【媒体转载本人博客文章,必须获得本人授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