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早在2月3日,中央已要求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之后,国家发改委等部委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规定和指导文件。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这应该是当前各地最重要的两项任务。防疫关乎百姓健康,经济提供民生保障,两者都不可偏废。
然而,有个别地区盲目升级管控措施,人为阻断交通网络和人员流动,这是一种典型的“懒政”。中国经济早已融入全球体系,每个地方、每个产业都是全球生产分工网络的一个节点。极端的阻隔措施实际上破坏了分工网络的有效性,对医疗救助、生活保障和经济增长都是有害的。阻隔不理性,后果很严重。而且,如果各地都这么想,从而竞相盲目升级管控措施,相互攀比谁更严格,那么中国经济这盘大棋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在这种情况下,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竞争模式,将因为这种恶性攀比而陷入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
如何破解这种地区竞争的囚徒困境呢?幸运的是,一些地区立足长远,通过构建保障健康的跨区劳务流动渠道,走出了一条合作谋求共赢的康庄大道。
例如,浙江省永康市有2万多家企业,雇佣了外来工人50多万名,其中来自云南省镇雄县的就有十几万人。受新冠肺炎导致的疫情影响,几万镇雄工人回老家过年后,没法及时返岗,导致永康企业难以复工复产。为此,永康、镇雄县两地政府对接,永康方面提供老员工名单,镇雄方面负责找人并免费体检,提供系列健康证明,然后由永康方面出钱用专车接回来上班。2月15日,第一批镇雄工人已经出发。
上述区域合作共赢的方法其实是一种“创新”。
除了永康,杭州等地也采取了类似的区域合作办法。为了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复工,杭州市在国家及上海和成都铁路部门的协调下,开设动车专列将近300名务工人员从贵阳安全地接回了杭州,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
同样是地方,为什么永康和杭州能够放下小算盘、胸怀大格局?因为他们立足长远,权衡了利弊得失。一个是劳务输出地,一个是劳务输入地,如果两个地方长期合作,结果是共赢;如果只顾眼前,必然是双输。博弈论也证明,如果当事人之间是重复博弈,那么为了长远利益,合作可以成为双方的最优解。总之,各地携手共进,才能走出“囚徒困境”。
考虑到当前的情况和各地的做法,为了推动各地真正贯彻落实“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的中央精神,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考核指标,慎用“一票否决”。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有序复工,但是一些地方依然按兵不动,甚至升级管控举措,直接原因在于政绩考核。建议有关部门在疫情期间适当调整地方考核指标,将复工复产的绩效纳入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就是官员的指挥棒。特殊时期,要考虑特殊情况,要用好用足正确的指挥棒,才能调动各地官员干事的积极性。极限问责和盲目扩大“一票否决”的做法,不利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防疫工作和经济工作。
第二,出台“分级管理、有序复工”的指导原则,为地方放手恢复经济扫清路障。目前,有关部门文件很多,但尚缺乏一些指导复工复产的纲领性文件。最重要的是,确立各地“分级管理、有序复工”的大框架。2月16日,海南省发布了统筹防疫和复工的一份文件,要求以县域为单位,根据疫情轻重程度划分“无疫情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四类区域,不同区域复工复产的进度和审批流程各不相同。海南的做法值得借鉴。
第三,鼓励区域合作,树立正面典型。当前,各地其实也非常焦虑,一方面担心防疫工作不到位,导致疫情扩散,难以担责;另一方面,又担心经济放缓,影响民生乃至社会稳定。如果此时能够大力宣传区域合作,树立正面典型,提供样板借鉴,我觉得才能真正缓解各地的“心病”。
第四,各地要立足长远,认清形势,抢占复工先机。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供给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这将是中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难题。另一方面,生产订单的总量在一年内是固定的。在这种博弈格局下,哪个地方先“抢人”,哪个地方先“抢单”,哪个地方就会在地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来说,认识到这一点尤其重要。目前,贵州、江西两省已经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撤销防疫期间的各种“关卡”。江西省明确规定,取消因疫情防控对各类企业、建设项目复工复产的批准手续,复工复产改为报备制,取消返岗员工需提供健康证明的规定。这就是抢占先机。
文章原载于中国经营报(2020年2月18日)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