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夜读资治通鉴1-万古不变的等级制度】
中国自古以来地广人多,长期处于集权统治。一个帝王怎么能够统治广袤的全国呢?司马光认为,靠的是以礼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天子统帅三公,三公指挥诸侯,诸侯领导大夫,大夫治理普通人。用现代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制度是重要的”(institutions matter),因为制度创造等级,等级维持秩序,才能实现国家统一。《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一,司马光开篇就提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每次介绍制度的作用,或者在博弈论课程上介绍规则的作用,我都会引用这段开篇语。整本书,可能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这句话了。直到今天,等级制度依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与合作者曾经研究过中国城市等级(行政级别)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发现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优惠政策越多,从而吸引的资源越多,这是它们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主要原因。全文链接:《行政级别与城市发展》。
【夜读资治通鉴2-正式权力很重要】
很多人以为,只要有了实际权力,有没有名义上的正式权力是不重要的,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当今世界最火爆的经济学家Acemoglu(阿西莫格鲁)就特别强调正式权力的重要性。他认为,正式权力(法定的政治权力)决定了合法性,更具有持续性和承诺价值。在当代政治学理论中,权力的合法性就是权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孔子就特别强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司马光举例说,西周时期,鲁国的季氏家族、齐国的田常家族、楚国的白公家族、晋国的智伯家族,其势力都大到可以取君主而代之,但他们没敢这么做。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们实力不足或心地善良,而是因为这种欺君犯上的行为缺乏名分,会导致天下人共诛之。反过来,晋国大夫瓜分了晋国,西周天子本应声讨,却承认了其诸侯地位,这就是乱了名分,会导致天下大乱的,因此西周灭亡也就不奇怪了。在企业里,一个人即便拥有实权(实际权力),如果不是大股东,也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即便是大股东,如果不是董事长(正式权力),或者董事会中席位太少,仍然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毫不奇怪,企业中经常发生股权纷争。两年前的万科股权之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夜读资治通鉴3-智氏家族被灭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有四大家族,分别是智、韩、魏、赵,其中智家势力最大。智伯野心勃勃,想吞并其它三大家族,独占晋国。他先向韩康子要一块地盘,韩康子本来想拒绝,但是他的谋士段规却说,智伯这个人刚愎自用,你不给他地,他就要出兵攻打你;你给了他地,别人如果不给,他就去打别人,然后我们就可以免于祸害并且等待时机。于是,韩家给了智伯一万户的地盘。然后智伯又要魏恒子给地,魏家的谋士任章也认为,应该给地,让智伯骄傲轻敌,然后联合其他人攻击他。于是,魏家也给了智伯一块万户之地。(成语“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就出自此处。)智伯又去向赵襄子给地,赵家不同意。于是,智伯率领韩家、魏家联合攻打赵家。赵家逃到晋阳,智伯放大水淹没城池。此举令韩、魏两家感到害怕。此时,赵家派使臣张孟谈密会韩魏两家,说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赵家派人杀了看守堤坝的士兵,引水反灌智伯军队,韩、魏联合出击,最终灭了智氏家族。赵襄子对智伯恨之入骨,将其头颅砍下做成盛酒器!韩、魏反水的故事,非常符合联盟博弈理论,即弱小的国家会联合起来干掉最强大的,否则下一个被灭的很可能就是小国。这个故事其实是西周版的“三国演义”,类似于吴国(孙权)和蜀国(刘备)联合起来攻击魏国(曹操)。
【夜读资治通鉴4-才能与品德谁更重要?】
司马光对人的评价有两个关键指标:德和才。根据品德和才能可以将所有人分为四种类型:(1)德才兼备,属于圣人;(2)无德无才,属于愚人;(3)德高于才,属于君子;(4)才高于德,属于小人。司马光认为,因为德才难以两全,所以如果圣人和君子难以找到,宁肯用愚人,也绝不用小人。因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打个比方,品德是1,才能是0。品德越高的人,才能越高越好;品德越差的人,才能越高越坏。我不同意这个观点。第一,品德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是随环境变化的。一个好人,在一个坏的环境下,也可能变坏;反之亦反。第二,才能是工具,关键看怎么用。在好人手里,菜刀就是切菜的工具;在坏人手里,菜刀可以成为杀人的利器。菜刀本身是中性的,才能也是如此。关键在于,如何创造条件,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同时每个人的私心(魔鬼的一面)又得到约束。在《西游记》中,除了领队唐僧根正苗红之外,其余团队成员无一不是戴罪之身。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判了500年的有期徒刑;猪八戒调戏嫦娥,相当于强奸犯;沙和尚打破天宫玻璃盏,是破坏国家财产;白龙马纵火烧毁殿上明珠,被判死刑。但是,他们不是照样被法力高强并且擅长顶层设计的观音菩萨收拾得服服帖帖,最终各得正果?
【夜读资治通鉴5-刺客都没有好下场】
从开头算起,10页纸的篇幅内,司马光就介绍了两个刺客的故事,但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第一个刺客叫豫让。前面说了,晋国大家族智伯被韩、魏、赵联手灭掉,智伯的头颅被赵襄子做成了盛酒器,于是智伯的属臣豫让想帮主子报仇雪恨。豫让以厕所清洁工的身份混入赵家,第一次准备在厕所里刺杀赵襄子,结果失败。赵襄子觉得他忠义可嘉,居然将他放了。豫让把自己全身漆成癞蛤蟆,又吞炭变成哑巴(高度自残啊),让别人无法认出。第二次豫让准备在桥下刺杀赵襄子,结果马受惊了,被赵抓住,这次豫让被杀了。第二个刺客大家都知道,叫聂政(没错,和聂教授是本家!)。韩国宰相侠累与大夫严仲子有仇,后者就准备雇人刺杀侠累。严仲子在聂政母亲寿辰时送上黄金百两,聂政没接受,说自己母亲在,不能去送死。聂母逝世后,聂政为报答严仲子恩情,在守卫森严的韩府,当众刺杀了侠累。为了怕别人认出自己身份从而牵连家人,聂政刺杀成功后立即剥下自己脸皮、挖出自己双眼,象屠夫一样把自己肠子都掏出来了(这种自残模式相当惊悚,相信无人可以模仿,因为聂政曾以屠夫身份隐藏民间)。聂政死了之后,韩府悬赏重金来指认刺客身份,但是没人认得出来。聂政姐姐听说后,当街哭诉,说聂政为了不牵连自己,以自残的方式自杀,自己决不能因为怕死而埋没了弟弟的一世英名,于是公开相认,并且哭死在聂政的尸体旁。嗯,还有一个女刺客叫聂隐娘,还拍成了电影!
以上内容来自今日头条签约作者聂辉华教授,账号“人大聂辉华”。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