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最近一个月,东方卫视的新节目“相声有新人”非常火爆。这是一档郭德纲和张国立联合主持的节目。这些年,郭德纲已经成为中国相声界的三个代表之一。他看上去圆滑老练,我以为应该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没想到他居然才四十岁出头(1973年生)。他1996年创办德云社,时年23岁;2005年前后声名鹊起,不过三十出头;如今横跨相声、综艺和电影多界,可谓功成名就、威震八方。
但我要说的不是他的成名史,而是昨天晚上“相声有新人”二十强淘汰赛过程中,一个被淘汰者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华大学博士李寅飞的组合与对手较量,因为内心紧张、节奏太急而被淘汰,临下台前他对郭德纲说了一句话:“我知道您得带着好几百人说相声,我知道您得挣钱,您得给他们饭吃,我都明白,这些道理我都懂,我就是想跟您说,我多怀念那个04、05、06年,在台上玩命说相声的郭德纲啊……”。这句话大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而我的理解是:2005年前后的郭德纲,亲自在一线带领大家往前冲,推动了中国相声艺术进入高峰时期,现在“退居二线”了,自己的作品也少了,相声不再属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了。
马上就开学了,让我把频道从娱乐界切换到学术界吧。用学术界的话来说,清华博士的意思是:你郭老师当年为了评职称,拼命写文章,带领学生们冲刺在学术最前沿,推动了学术团队迈上高峰,现在评教授了、当领导了,已经不在学术前沿了,变成一个学霸了。
从事业发展的角度讲,郭德纲其实也不算完全离开一线。不管是拍电影还是搞综艺,他始终想把相声的元素融入新的媒介之中,始终想办法推介他的团队“德云社”,这在客观上也给全国的相声界带来了正的外部性。相声固然是传统艺术,但传统艺术也不能脱离时代风尚。郭德纲作为相声界的领军人物,他依然在试图用自己的理念推动和改造中国的相声艺术。换句话说,郭德纲虽然成为相声界的教授、博导乃至长江学者了,他依然在带领团队探索新的研究视角、开发新的研究成果;不光写学术论文,还频繁写媒体文章、接受记者采访,并不时申请新的国家社科基金或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我必须坦诚地说,在中国学术界,像郭德纲这样的教授和博导并不多。一些中国学者做研究、当老师的主要目的就是评职称。一旦评上教授,当上博导,就开始考虑当官、出名和赚钱这三件事情,学术研究日渐废弛。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一些教授常年不读最新的国际文献,不了解学术前沿,不知道最新的分析方法,试图完全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直觉来指导博士生写论文。还有一些教授,成名之后特别喜欢到各地去“指导工作”,发表一些常识性的观点或者废话,甚至为了体现水平而凭空创造一些所谓的新名词,其实这些内容早已被学术界研究了,而他们置若罔闻。现在处于学术前沿的,主要是一些年轻的讲师(助理教授)和副教授,以及少数刚评上教授的年轻人。我有时出去参加学术会议,已经很少看到比我年纪大的教授了。教授们也很少亲自报告论文了,通常是做讲座(lecture),几乎不做纯学术报告(seminar)。当然。也有少数教授是例外,他们坚持学术为本,活到老、学到老,这种教授令人钦佩。
我们时常抱怨,凭什么很多大学招聘教师时主要招“海归”(海外博士毕业)而不招“土鳖”(本土博士毕业)?而且两者工资差了好几倍?这种做法的确违背了《劳动法》(第46条规定“同工同酬”),但我们自己也要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本土博士不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原因之一是很多博导就没有世界一流水平。不仅自己没有一流水平,不在学术前沿,而且把博士生当做自己的私人财产,不让处于学术前沿的青年教师一起指导,实际上是拖累了博士生的研究水平。
我自己也是教授。2013年在人民大学破格评为教授时,参与创办人大国发院(国家高端智库),在行政管理上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但一直不敢放下学术研究。这个暑假的7月,除了继续上班处理行政事务,我同时与多位合作者推进论文写作和修改,或者收集和整理数据,还抽空去了一次企业搞调研,并举办了一次学术讲座。对于一个热爱学术的人来说,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新的学术成果,内心是惶恐不安的,而且这种不安是任何其它回报难以弥补的。
最后,我想对研究生说一句:开学了,好好学习,尤其要多向处于学术前沿的青年讲师或副教授学习。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