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按】相信很多人这几天都看了一个民营企业家在东北冰天雪地里通过网络控诉自己企业遭遇不公的短视频。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是:如果一家企业投资经营能够给当地带来GDP、税收和就业,对当地政府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地方官员要为难企业呢?本文提供了答案以及长远的解决办法。
最近几年,关于一些地方营商环境恶化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营商环境恶化的表现包括:地方政府承诺的政策不到位,对企业吃拿卡要、“关门打狗”;政府政策反复无常、朝令夕改,令企业无所适从;一些官员庸碌无谓、以懒政怠政应付企业需求;企业财产权和知识产权被侵犯,投诉无门。例如,2017年的最后一天,网上一段视频显示,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当众控诉他投资的亚布力阳光滑雪场在当地遭遇不公平待遇,引起舆论关注。
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是:如果一家企业投资经营能够给当地带来GDP、税收和就业,对当地政府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地方官员要为难企业呢?或者说,企业赚钱了,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为什么地方官员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呢?答案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和个别官员有自己的局部利益,他们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理性人会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损人者往往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举例来说,一个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来了一家企业。企业挣钱之后,固然要按照法律法规上缴税收给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的个别部门或者个人只能得到其中的很少一部分。此时,掌握实权的个别部门或个人就可能向企业勒索更多利益。这种腐败行为会给企业带来一笔额外的“腐败税”,从而降低企业投资的激励,长远来看会减少企业提供的GDP和税收,但索贿的个别部门或个人却可以得到更多好处。我们在分析腐败案例时,发现腐败的重灾区往往都是实权部门的官员,甚至是一个小小的主任科员。原因之一是,实权部门的人拥有对企业“生杀予夺”的关键权力,企业既“惹不起”也“躲不起”,往往只能忍气吞声。原因之二是,与一般部门相比,实权部门的个人利益和总体利益非常不对称、不兼容。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其实就是说即便“县官”想最大化全县利益,但“现管”往往只想最大化个人利益,这两者经常是冲突的。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奥尔森在其名著《权力与繁荣》中提出,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有一个能够提供公共物品的强有力政府。但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又可能反过来伤害民众的利益。这是一个矛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也提出了这个悖论。如何破解“诺斯悖论”?奥尔森认为,关键是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构建“共容利益”(encompassing interest),即制度设计的精髓在于让政府和民众具有一致利益,通俗地说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此,如果政府损害民众利益,就是损害自己利益,理性的政府当然不会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那么,如何构造政府和民众的共容利益呢?我认为关键是两条。第一,政府要有长远预期。一个短视的政府不会考虑长远利益,一个不考虑长远利益的政府就可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可能出尔反尔,就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最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经济学者的研究表明,前些年政府主要官员更换较快,任期普遍不到四年,这显然不利于地方政府关注长远利益和形成稳定的预期。第二,政府要遏制部门利益和不合法的官员个人利益。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某个部门服务的。老百姓的利益就是政府的利益,除此之外政府不应该有任何的私利。尤其要警惕实权部门的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它们是形成共容利益的最大障碍。
因此,要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稳定地方主要官员的任期,防止其“朝秦暮楚”;其次要削除部门利益,防止某些人“吃自己的饭,砸大家的锅”;再次要防止一些官员为了个人政绩,瞎折腾、乱作为,老想“搬着梯子上天”。
(作者聂辉华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丹尼尔-卡内曼的《思考,快与慢》。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推荐语: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经常犯错误,为什么我们喜欢凭经验或直觉做出判断。】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