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但是中国政府部门在这天发布了多项重大通知,以一种官方的姿态“抵制”了这个“洋节”。最值得关注的新闻,当然是新华社当天傍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官方媒体还发布了三个省份主要负责人的调任通知。将这些新闻联合起来解读,可以认定这是一次影响未来中国政治经济大格局的重要决策。关注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人不可以忽略这一决策。因此,尽管传统媒体和自媒体有不少解读文章,我还是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总的看法是,雄安新区的政治意义高于经济意义。
第一,雄安新区的规格很高。宣布新区设立的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通知,这是中国经济类政策的最高文件规格。文件规格的重要性排序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通知>国务院通知>中办和国办联合通知>国办转发部委通知>部委通知>地方政府通知。根据专家的分析,以往五个副省级的国家级新区或特区(深圳、厦门、浦东、滨海、两江)的设立都没有这么高的规格。
第二,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很高。尽管新华社受权发布的新闻稿清晰地凸显了文件的最高规格,但是毕竟大部分“吃瓜群众”还是不能直接理解。于是,新闻稿“撸起袖子”划重点,直接说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有几层含义。首先,未来的雄安新区要成为暨珠三角(深圳)、长三角(上海浦东)之后的中国第三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京津冀)。“新”在哪里?后面再谈。新时期国家三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内战略分别对应两个经济增长极,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长。其次,是“千年大计”,我们一般只说“百年大计”。这种纯粹数字上的强调,凸显了特别长远的战略意义,成败不在一时,因此我一开头就说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第三,雄安新区的“新”要体现新常态经济学或习式政治经济学的特色。尽管好几个地方在争“第三经济增长极”,现在看来,这个第三极既不是滨海,更不会是东北,只能是京津冀。但京津冀这么大,累积问题这么多,历史沉淀这么久,从哪里体现新呢?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找一个相对小的地方进行创新试验。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能否找到一种既能维持次高速经济增长又能有效平抑房价的增长模式?如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智慧、环保、创新的现代大都市?这些答案都可以在雄安新区探索,新华社的新闻稿都点出了这些创新价值。但更重要的,这甚至可以为党领导经济工作提供一个样本。
第四,雄安新区的设置标志着北京“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北京既是京津冀的领头羊,又是首都所在地。怎么实现北京的国际大都市和首都功能的分解一直是困扰几届中央政府的难题。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确定了:北京的部分首都功能分解到雄安新区,北京的部分大都市功能分解到通州区。雄安是首都副中心,通州是北京副中心。北京市区是主体,通州和雄安是两翼。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应该不会再有“北京都”、“首都特区”之类的行政区划了。
前面说的几点都是愿景,现在说几点现实。
第五,雄安新区能不能在经济上比肩浦东和深圳?短期内不可能。深圳早年依托香港,浦东主要靠上海的国际金融和外贸中心地位,更不用说珠三角、长三角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集聚地。因此,光谈经济体量,不能体现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雄安新区将来可能在新型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大都市等经济增长模式和国家治理模式上承担实验和创新功能。
第六,雄安新区会不会掀起新一轮高房价?很可能会。可能是吸取通州的教训,雄安半年前就冻结了房地产交易,而没有交易就没有价格,因此眼下房价并没有变化。但这么好的新概念,开发商不炒都不行,而且关键是城市租金一旦上涨,一定要体现在实际房价上。那么这会缓和北京的房价吗?我觉得会缓和一点点。缓和的程度取决于雄安承担副首都功能的程度。
第七,雄安新区能缓解北京的交通拥挤吗?暂时不能。要成为像纽约、东京、伦敦那样的国际大都市,一个必要条件是交通设施在多个卫星城市之间的完美接驳。我去过这三个地方,基本上出门5分钟就能乘公交、坐地铁、换列车,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之间基本上一个小时可以到达。北京恐怕不行,因为当初设计公交、地铁、高铁时是各自决策,而且高铁不在市中心。虽然从北京南站到天津的火车只要半小时,但是从家里到北京南站的时间可能是2个小时!大城市的交通设施格局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推倒重来,这是一个硬约束(我不想说三遍)。因此,如果不疏解北京的首都或直辖市功能,就无法缓解人口压力和交通拥挤,也因此我坚决反对市场原教旨主义式地放开北京人口管制(此处应有大量鸡蛋和砖头)。
除了战略定位和政策资源,将深圳、滨海的主要领导调到河北,这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另一个方面。现在尚不清楚,在大都市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中国模式”会不会有新的含义,让我们拭目以待。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