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听说我在哈佛经济系求学后,经常有人发电子邮件问我某个领域的前沿是什么。我突然想起了一则关于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T教授萨缪尔森的笑话。在某个学术会议上,有人问萨翁,什么是经济学的前沿?萨翁笑了笑,说:“第一,我已经老了,不知道前沿了;第二,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站在那里了。”如果连萨翁都不知道经济学的前沿在哪里,那还有什么人处于学术前沿呢?
 
在现代经济学领域,处于学术前沿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英语很好。废话,不然怎么看懂最新的英语杂志的文字?第二,数学很好。还是废话,不然怎么看懂最新的英语杂志的模型?第三,经济学基础很好,能够理清经济学发展的脉络,这样才能跟踪前沿。第四,不断自我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保持对理论的敏感性。对于欧美大学的教师来说,前三个必要条件都具备,至于是否具备第四个条件,那要看他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如果一个人是真正追求学术的,那么即便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会追踪前沿,除非老到实在搞不动了。如果他不真正追求学术也没关系,只要他还想从助理教授升为副教授、正教授,他就必须不断学习,因此这也不是问题。不是所有的美国教授都那么热爱学术的,很多人升到正教授之后就开始忙于将知识变成金钱和享乐了。一些诺奖得主发现在中国可以享受到皇帝般的待遇,因此没事就往中国跑,甚至待在中国的时间超过了待在美国的时间。因此,在美国,助理教授和副教授肯定是在学术前沿的,而看正教授是否在学术前沿,就看他们在中国的时间。基本上,在中国的时间越长,离学术前沿就越远。
 
至于中国大陆,如果难以判断一个正教授是否热爱学术,那么大体上“年轻的讲师”在概率上更可能处于学术前沿。因为升正教授越来越难了,所以很多副教授也已经放弃了继续向学术进步的动力,转而寻找其他动力。
 
这个问题看上去是这么的简单,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会问这个问题呢?难道他们从来不知道“前沿”的标准是什么?也许吧。拜教育产业化所赐,中国大陆的“研究生”早已与“研究”无关。很快,“博士生”也将与学术无关。今天,一半的博士是官员;明天,一半的官员是博士。用不了多久,也许只有欧美著名大学的博士才能在国内主要高校谋得教职。
 
2009年11月21日
话题:



0

推荐

聂辉华

聂辉华

619篇文章 19天前更新

江西省崇仁县人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 聂辉华官方网站:白鲨在线(www.niehuihua.com);E-mail:niehuihua@vip.163.com;微信公众号聂氏政经评论(ruc_nie)。 【媒体转载本人博客文章,必须获得本人授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