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读]11月5日,第四届中国组织经济学研讨会(年会)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聂辉华作为会议联合发起人之一,应这次会议的组织者、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徐现祥教授邀请,做一个简短的致辞。以下为发言内容。
 
首先,我代表中国组织经济学研讨会的发起人,感谢大家来参加今天的会议。我每年都要参加很多会议,其中一半是学术性会议,另一半是非学术性会议。在所有的会议演讲中,一半是收钱的,另一半是不收钱的。我最喜欢的组合,当然是参加学术性会议,然后获得市场化的报酬。但是,最优情况往往是不可能实现的。次优的情况是,参加高品质的学术性会议,哪怕并没有市场化的报酬。因为参加高品质的学术会议,可以学习新的知识,结识新的朋友,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什么是高品质的学术会议呢?我觉得有两个标准:一是有高水平的学者参加;二是有高水平的论文宣讲。从这两个标准来看,我们的中国组织经济学研讨会肯定是高品质的学术会议。今天研讨会上,有很多在新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等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来报告论文。另外,几个会议专题,比如土地财政、官员晋升、政企合谋、产业政策,都是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主题。因此,中国组织经济学研讨会绝对是一个值得青年学者和学生参加的高品质会议。另外,中山大学的会务和后勤工作如此出色,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我们在举办会议方面不必搞“恶性竞争”,重在学术交流。
    
其次,我想借此机会,谈谈我对现在的中国经济学界研究状况的两个顾虑,也可以说是两个希望。第一,希望我们的学术研究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和真实逻辑。由于我们大部分青年学者缺乏工作经验,也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进行社会调研,因此在做研究、写文章时,只能“看菜下饭”,通常是有什么数据就写什么文章,而且通常是根据数据回归的显著结果来构想一个理论逻辑,或者构造一个自认为有趣的故事。我特别担心的是,这个逻辑只是我们想象中的逻辑,或者是作者、审稿人和编辑相信的逻辑,但未必是真实世界的逻辑。一旦我们和行业内的专家交流,他们可能会嘲笑我们的研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为此,我呼吁大家,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多做调研研究,探究真实世界的问题和逻辑。我自己既做学术研究,又做智库研究,因而比以往更加注重问题的现实性和逻辑的真实性。
    
第二,希望我们的经济学队伍能够进一步深化学术分工。中国人多,经济学者也特别多,但是我认为目前分工不够细化。举例来说,一谈到制度经济学,好像谁都可以说上几句;一谈到制度质量,很多人就不知道如何度量;如果再谈到产权制度和契约制度有什么区别,大部分都不知道;而一旦再谈到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完全契约理论的争论,知道的可能不到千分之一。但是,一旦有这方面的文章,跟谁交流呢?编辑部一旦碰到这方面的稿件,找谁评审呢?我想我们今天参会的很多人既是作者也是审稿人,也肯定会碰到不合适甚至是错误的审稿意见,这并不奇怪,因为学术期刊可能找不到精准的审稿人,这要怪我们的学术分工不够细化和深化。为此,我呼吁大家,既要掌握一般的经济学知识,又要在某些领域深入研究,这样大家一起合作,才能推动经济学在中国的普及和提高。
    
我就说这两点,仅供大家参考,感谢大家!
话题:



0

推荐

聂辉华

聂辉华

619篇文章 19天前更新

江西省崇仁县人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 聂辉华官方网站:白鲨在线(www.niehuihua.com);E-mail:niehuihua@vip.163.com;微信公众号聂氏政经评论(ruc_nie)。 【媒体转载本人博客文章,必须获得本人授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