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9 王妍妍 聂氏政经评论
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在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Economics Letter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和《世界经济》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出版了财经畅销书《跟<西游记>学创业: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是《新京报》、《经济学家茶座》等专栏作者。(学术成果太多啦,有兴趣的自行百度喽)
昨天,这位“年轻的大牛”亲临南审,带来一场《中国的腐败:理论、经验和政策》的学术盛宴。
会后,围绕他的畅销书《跟<西游记>学创业》和科研、学习,小编与他进行了一次小谈话。
▼
看到宣传海报,唐善梅专门带着聂辉华的畅销书《跟<西游记>学创业》前来“追星”。
报告会结束,一小撮人跟着,在校长晏维龙与之谈话的间隙,凑上来说:“聂教授您好,我是来自某某学校的……”“关于您提到XX的问题……”
用唐善梅的话来说,这不是追星,而是“对真正有思想的学者的一份敬重”。
一件事要做到极致,就必须“常在心头”
聂辉华的诸多成果中,不少就是在走路、坐车的空档中,搜集而来的灵感。
比如对矿难的关注,起初就是源于一部电影:《盲井》。正是因为深有感触,更是因为心中常思,才让他敏锐感觉到故事背后“政企合谋”的学术意义,并写出《政企合谋与矿难: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发表在《经济研究》上。
一件事要做到极致,就必须“常在心头”。
这篇关于矿难的研究,数据搜集前前后后一两年的时间,聂辉华说:这就是做学术必须要下“苦功夫”:“你不亲自做,就不能了解这些数据真正的价值。”
所以即便今日,聂辉华还是会自己录入、整理数据,“这种录入和观察本身,就含有一种开创性的可能。就像一个好的厨师,必须从食材这一关就亲自把控,不能只等一切就绪。”
这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一方面,学者天生有分享的冲动,但分享高质量精神成果的代价,是漫长而枯燥的基础研究、数据调查等等。
作为一名经济学者,聂辉华会更注重实用性、注重问题本身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老师,像《跟<西游记>学创业》那样,将“有趣、有理、有用”结合在一起,是他认为的一种课堂的理想境界,但具体却因为课程类型而有所侧重。
聂辉华说,比如《中级微观经济学》,虽然不是特别“有趣”,但对于思维开启、逻辑培养却是非常有用的。
到哈佛做博士后:最恨放假
考入大学前,聂辉华经常是第一名;不过进入大学后,聂辉华说,就离开了“学霸”的序列。“成绩好和学术强也许是正相关的,但一定不是划等号的。学术研究,其实是一件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在哈佛做博士后期间,他第一个收获是:原来和最聪明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并不差呀。这给他很大的自信。
他的导师,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OliverHart教授,对学术要求极为苛刻。那一年,聂辉华基本没有离开过校园。
第一次见面,导师就要求他在此后的一场研讨会作报告,“我英文听说其实很烂,又是要在一个高端的会议,做理论报告——从此我就睡不好觉了,更别提有心思出去玩。”
那时候,聂辉华最恨放假,图书馆都关门了,吃饭都没地儿去。
那是辛苦而纯粹的一年。
出国前,聂辉华几乎连一句完整的英语都听不懂。归国后,他直接为硕士留学生教授全英文的专业课,还饱受好评。
“就跟谈恋爱追女孩一样,首先得脸皮厚,不要怕。”
第一次在MIT参加学术会议,平时英语就不利索的聂辉华一口气提了六个问题,让导师都惊讶不已。
“现在回头看看,有些问题可能很简单,但我就是要突破自己,并向导师传递一个信号:我是来学习的,我有足够的诚意和勇气。”
他在博客记下自己的见闻:
在很多中国经济学师生心目中,像巴罗(Barro)、弗登伯格(Fudenberg)、曼昆(Mankiw)和施莱佛(Shleifer)这些大名鼎鼎的教授简直跟神一样,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然而在哈佛,像这样的大腕每天都可以撞见一堆。
毫不夸张地说,在哈佛经济系大楼(Littauer center)里,摔一跤都可能跌倒在这些人身上。接触几次后,你会发现这些“大师”、“权威”和“泰斗”其实也像平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不管你是普通教授还是诺贝尔奖得主,吃饭都要自己排队,出门都要自己开车,开会都要自己拎包。
一个经济学者“价值分享的冲动”
聂辉华的研究方向是组织经济学。大量阅读英文文献,他经常会发现一些有理论、有数据、有模型的文章,“有趣而复杂”。
“大概学者总有一种冲动,想要把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介绍给更多人知道。”
他开始以文章的形式融入,在《经济学家茶座》上连发7篇,《西天取经的履约机制》、《唐僧为什么不授权给孙悟空?》、《如何管理猪八戒这样的马屁精?》,这样的标题、角度、内容,实用有趣,引起了很好的效果。
他一定程度达到了自己的初衷。只是觉得,更多想要表达的内容,还需要找一根线,完整地串起来。
最好是一个大多数人熟悉的场景,又要有足够复杂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最合适不过的,当然还是这个由“官二代带着四个刑满释放人员”组成的取经团队,一路披荆斩棘的创业故事了。
于是,《跟<西游记>学创业——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历时三年、屡经波折”,终于面世。
书里,聂辉华终于可以“天马行空”,以自己的方式将世界前沿的经济学理论融入“西游记”。
从观音如何搭建取经团队、唐僧如何建立领导权威、如何设计激励机制……到如何上市融资,以及如何实行公司治理等管理难题,涵盖了一个创业团队从公司起步到步入正轨的全过程,各种段子比比皆是。
出版后,这本书很快加印,成为一本财经类畅销书。
妖精的调虎离山计为何总是得逞?如来为什么不奖赏观音?唐僧的困惑:KPI怎么不灵了?……聂辉华说,最好的效果,大约就是“初闻意料之外,细想情理之中”。
所以,你猜,这书能给你答案吗?
0
推荐